嫦娥四号新发现 科学家证实「月幔成分」:橄榄石、低钙辉石

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嫦娥4号着陆点位置图左图影像图,右图地形图。(图/翻摄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月亮表面以下约60至1000公里的月幔,由哪些物质组成?这个困扰各国科学家已久的问题有了最新答案。大陆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6日公布,通过对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获取的探测数据,发现着陆区月壤物质中橄榄石相对含量最高、低钙辉石次之、仅含有很少量的高钙辉石。

大陆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16日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是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带领的一支研究团队发现,由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获取的探测数据中证实,将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

李春来表示,嫦娥四号的着陆区位于月球最古老的撞击盆地,月壳早已减薄或完全剥离。而且有充足证据表明,嫦娥四号的分析对象是因为小天体撞击而挖掘、抛射到表面的月幔物质。因此,分析发现的矿物组合很可能代表了源于月幔的深部物质,从而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

关于月球起源的一个重要假说,「月壳是由岩浆洋中较轻的斜长石组分上浮结晶形成。月幔是橄榄石、辉石等较重的矿物下沈形成。」这个关于月幔物质组成的推论之前都没被证实。

嫦娥四号探测器2019年1月3日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坑内,所携带的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背表面。随后,玉兔二号的红外成像光谱仪成功获取了着陆区探测点的高质量光谱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