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钻研肠内菌 台大医院院长吴明贤:肠道健康人就长寿

台大医院院长吴明贤指出,肠道健康人就长寿,肠道菌失衡,恐让癌症找上身。(图/康健杂志提供)

高龄族群常有各种肠胃症状,影响生活品质也影响心情。消化道权威、台大医院院长也是台湾消化系医学会理事长吴明贤指出,肠道健康攸关全身健康,因为肠道里面细菌好坏,与多种疾病生成有关。

吴明贤投入肠道菌研究已久,之前研究幽门杆菌,现在钻研更广泛的肠内菌。「我们常讲一个人的健康是不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先天就是父母亲给你的遗传,后天就是肠内菌,」他说,虽然来自父母亲的基因表现决定人类的健康,但最近发现肠道内数量高于人体细胞数10倍以上的微生物基因表现,透过代谢和免疫作用的影响,在人类健康扮演关键性角色,「肠道健康则身心安泰。」

2021年10月19日吴明贤将应《康健》之邀参加〈2021高龄国际趋势论坛〉,以「肠保安康,健康长寿」为题发表演说,探讨医学如何智慧精准治疗老化这种「病」。

●肠道菌深受饮食习惯与生活型态影响

他指出,肠道菌是饮食习惯与生活型态所有因素的总和,你吃进去的食物、饮食偏好都影响肠道菌菌相,「你乱吃你的肠胃菌就是很坏的;另外,你有没有运动、有没有熬夜,也会影响你的肠道菌的菌相。」

「肠道菌在人体内非常多样,菌种可能就多达1000种,而肠道是动态器官,菌种随着时间不同,以及肠道内的食物成分而有所不同,」吴明贤表示,肠道菌能够影响人体的代谢跟免疫,现在就发现有许多疾病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失衡所造成。透过代谢跟免疫,肠道菌会影响一个人全身健康。

研究已经发现,肠道菌失衡恐引发全身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癌症、忧郁症、巴金森氏症等,都跟肠道菌有关。

饮食偏好影响肠道菌菌相好坏。(图片来源 / shutterstock)

●8成胃癌因幽门杆菌引起 除菌计划有效降低发生率

过去台湾每年新增3500~3800名胃癌患者,胃癌是国人10大癌症死因第8名,超过8成胃癌由幽门杆菌引起。

吴明贤率领的台大医院研究团队实证发现,去除幽门杆菌有助预防胃癌发生。吴明贤表示,幽门螺旋杆菌会造成胃部持续慢性发炎,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或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最后发展为胃癌,「如果去除体内的幽门杆菌,就能预防幽门杆菌导致的胃癌。」

台大医院在马祖长达15年的社区防治经验,证实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马祖大规模除菌治疗是世界第1个使用此策略预防胃癌的计划,长期追踪证实大规模筛检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对于胃癌防治提供了重要实证,有助为全球幽门螺旋杆菌除菌治疗及胃癌防治提供完整依据,吴明贤进一步指出,「胃癌未来可望成为罕见疾病(年发生率每10万人小于6)。」

台大医院依据马祖经验提出胃癌防治解方,也据此订立国际认可的胃癌防治国际准则,这项傲人的成果刊登于2020年12月的顶尖期刊《Gut》,并获选为杂志封面。

●肠道菌也可以用于疾病检测

吴明贤研究团队也发现,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的肠道菌相和健康的人不一样,「因此肠道菌相也有运用在疾病检测的潜力。」其中一个肠道菌影响人体代谢的例子是有些人吃肉影响心血管健康得到心脏病,有些人吃肉却一点事都没有,这跟肠道菌是否有产生对心脏血管不利的化合物有关,这是因肉类中的胆碱及肉碱会经由肠道菌代谢为氧化三甲胺(TMAO),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台大医院已研究出一种「肉检测试」,来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吃肉,发现不适合吃肉,可透过改变饮食内容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检测原理为TMAO在人体中代谢速度较快,高风险族群在服用代谢前驱物后,血液中的TMAO会上升,低风险族群则不会,可因此找出心血管疾病潜在的高风险族群。

●肠道被称为人的第2个大脑 饮食不可不慎

人的肠道有「人类第2个大脑」之称,吴明贤表示,这是因为肠道内的肠道菌会透过一些方式影响大脑,比如与忧郁症相关的血清素,有90%由肠道产生,血清素过低就会引发忧郁症;而肠道菌也会左右大脑吃什么东西,比如喜欢吃速食的人的体内,会养出很多偏好吃速食的肠道菌,「这些细菌会排挤爱吃纤维、蔬果的细菌,向大脑要求吃更多速食。」

「所以老人家养生,好吃好睡很重要,肠胃道健康,肠道菌的菌相好,人就健康长寿,」吴明贤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