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下一个工作会更好吗?会不会两头空?

文/王浩威 图/本刊资料照片「在石头上坐3年」是对一般人职涯建议通则,但通则也常因个人差异有所例外。 面对抉择,不妨进一步想:「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人生?」 【读者提问】Q:面临转职抉择,究竟有没有「判断准则」?王医师您好!《Cheers》杂志谈很多要工作人坚持的观点,例如:「在石头上,也要坐上3年」等等,我一直放在心里,每每有离职冲动时,都会想起这些观点,耳提面命自己一番。但我更想知道的是,在石头上坐满3年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该离职,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呢?当然3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想问的是:在面临转职抉择时,有没有判断准则?我转职过一次,我喜欢那份工作,但它无法提供给我更多学习的空间;转换到现职,我觉得我一直格格不入,对于工作没多少喜欢,但它确实可以提供养分,至少是符合当初的期待值。只是当眼前有其他的机会出现时,很心动却充满迟疑。迟疑的原因很多,除了公司规模实际考量外,更多的是,其实我也无法确定下一个会不会真的更好?更喜欢?我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害怕落得两头空下场。所以,希望可以听取王医师的建议,断开这纠结的矛盾。谢谢。【医师解惑】决定职涯时请思考:我要追求怎样的生命意义?亲爱的你,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以美国心理治疗师欧文亚隆(Irvin Yalom)为主角的《心灵疗愈》。片子的开头旁白就响起他的声音:「我经常要人们画一条线,线的开头是出生,结束是死亡;然后问,你现在是处于在哪一个位置?」出生于1931年的亚隆不只是伟大的心理治疗师,也是了不起的「说故事的人」。拍这部片时,他已经81岁了。他一生思索人们生命的意义,所有的理论小说大部份都环绕在这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进而:「这一刻、这一个念头、或这一个行为,对我们的生命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在《Cheers》里,我们经常谈个人的职业生涯:为什么要离开原先职位或留下、如何追求自我成长等等。然而,这一切问题,恐怕都要放在一个更大的问题之下,也就是亚隆关心的:我究竟在追求怎样的生命意义?在台湾,亚隆这部电影是配合新书《一日浮生》发行的,83岁的他写了10个心理治疗的故事,都是关于人生意义。这些关于生命意义的故事,其实也可以从每一篇 主人翁的职业生涯过程分析:为什么他或她当年会做这样的选择,而结果又是怎么样。只是,我们平常不常用亚隆的方式谈论这些问题罢了。关于个人职业生涯,像「在石头上,也要坐上3年」这样的话,确实是对一般人都成立的通则。许多这一类的通则,通常是可以供我们参考,甚至在决定时刻扮演重要 角色。只是,在我们的职业发展中,并不是全部都有通则可依循;而且,通则也经常因为个人彼此差异的因素,而存在各种例外。【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Cheers》174期网址】【本文由Cheers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延伸阅读找到让你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亲爱的,相信并珍惜自己不要把「焦虑」一件一件放在心里5大征兆出现,别怕换工作调薪4千你满意吗?别轻易为钱换工作※更多精彩报导,详见《Cheers杂志网站》。※本文由Cheers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