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到结束那天=天人永隔之日 长卧病榻最痛苦是「被照护者」

▲「考验结束的那一天」就是与被照护者「天人永隔之日」。(图/达志示意图

作者米泽富美子 译者胡慧文摘自:新自然主义《93岁的老妈说:我至少要活到100岁!朗朗照护70多岁姊妹,照护93岁妈妈开朗自在手记

●精选书摘内容

关于妈妈的照护,我和妹妹的目标都希望是「朗朗照护」,而不是「老老照护」,但现实岂能如此理想。像是「劳劳照护」、「牢牢照护」这样的字眼,也曾掠过我的脑际。首先,照护的「劳苦」是不可胜计的。不只是状况频生,而且在此之前的人生经验几乎派不上用场

再者,照护的人仿佛是「坐牢」的囚徒一样,时间和空间都受到约束。我的朋友就说, 人类可以分为「正从事照护的人〈或是有过照护经验的人〉」与「不曾有过照护经验的 人」。我也深有同感。再多的言语解释和笔墨形容,也无法将照护的辛劳传达给不曾有过照护经验的人。

而就算能够精确传达,那又如何呢?但是,为了敦促政府将解决照护问题纳入政策,身 在其中的人唯有不断发声才行。

二 九年九月,《朝日新闻》的读书专栏介绍了高山文彦先生的著作《葬父》。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完成这本描写远距离照护父亲的小说。读书专栏的介绍文笔秀逸,对本书作者有如下的描述:

主角是一名为了照护父亲而往返东京与老家高崎高千穗〉,把金钱、时间、体力都耗尽,却还是想着尽孝道而苦恼不已的儿子。」多么恰如其分的描写。所谓照护,正是「毫不留情的把金钱、时间、体力都剥夺殆尽」。

高龄照护从笑的力量出发。(图为示意图,与本文无关/记者周宸亘摄)关于「金钱」的消耗,前面已经说了很多。至于「时间」的消耗,以「老老照护」来说,「照护者本人的人生时间也所剩有限」是其一大特征,但是无论你愿不愿意,就连这点有限的时间它也要一并夺走。

我有个书写生涯专书计划,要将自己至今为止在物理学上的研究成果做一个总回顾与统整。但是这个计划的进度,因为照顾妈妈而大幅落后,只能眼看着自己的人生时光分秒流逝,时钟的滴答声总是在耳边不停催促。

而「体力」上的要求自不待言。但其实本质上的问题并不在于「金钱、时间、体力」,最消耗人的,是精神上的疲劳。一般而言,当人们面对严酷的考验时,总会安慰自己:「只要撑到那一天就好」。可是对高龄者的照护来说,「考验结束的那一天」就是与被照护者「天人永隔之日」。

当照护者身心俱疲的时候,心中都不免掠过「这样的日子到底还要多久?」的念头。可是只要一想到「这样的日子结束时」,就意味着「那一刻的到来」,内心又不免萌生罪恶感,因此遭受自我嫌恶的攻击,感到万分沮丧,这会把人心撕裂成两半。

生命有限,这是人生在世必然的命运与救赎,也是无人不知的事实。然而,如果太执著于这一事实,每天就会变得过于沉重;但若是完全不把它当一回事,到头来又注定后悔。

照顾老迈的妈妈以后,我发觉自己似乎每天都在面对「什么是活着?」的大哉问。

也不知妈妈是否洞悉了我和妹妹的苦恼,她曾经语气轻松的对我们说:「老妈自己也会加油,好为妳们打气。」长卧病榻并非妈妈的错,变成这样,最痛苦的应该就是她自己。

支持着照护的唯有「爱」,我现在只能这样想。

★本文经新自然主义授权,摘自《93岁的老妈说:我至少要活到100岁!朗朗照护70多岁姊妹,照护93岁妈妈的开朗自在手记》★笑泪交织的温暖作品,读过《去看小洋葱妈妈》,更不能错过本书~★既是老老照护,又是远距离照护——高龄93岁、重度失能的老母亲,由72岁的作者与其70岁的妹妹一同照护。即使天天艰辛过日,仍不忘记「欢笑」!

您有满腹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出来吗?《ETtoday东森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灌溉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

★更多孕儿婆媳婚姻相关话题(报喜文、集气文、抱怨文等),欢迎加入「欧腻的育儿妈妈经~姐就是要碎碎念脸书社团一起交流讨论,也欢迎大家秀出任何宝宝照、怀孕照、个人美照跟脸友分享。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