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经典 从平凡变成超凡需要一万个小时的努力

从平凡变成超凡需要一万个小时的努力。示意图。(图片来源/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成功,不只攸关一个人如何早慧或者奋发,隐藏在他们背后的某些优势、机会与文化遗产,往往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葛拉威尔加拿大曲棍球明星队伍、披头四、比尔.盖兹顶尖犹太籍律师等成功事证为例,深刻分析天赋、努力、机运、文化是如何相互交织,带来了成功,或者,也注定了失败。

【精彩书摘

莫札特磨了十年工

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真有与生俱来的才能?全世界的心理学家,已针对这个问题激辩了几十年。答案显然是:是的。并非所有的曲棍球员只要是在一月出生,都能变成职业选手,只有那些天生好手才办得到。成就是才能加上准备的结果。问题是,心理学家仔细研究天才人物的生涯,发现成功最重要的关键似乎是准备,而非才能。

1990年代初期,认知心理学家艾瑞克森(K. Anders Ericsson)等人,曾在柏林一流的音乐学院进行一项研究。他们在该校教授的协助下,把所有主修小提琴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明日之星」,也就是将来有望成为扬名国际的小提琴家;第二组则只是资质还算不错;至于第三组则难以成为职业音乐家,日后顶多只能在学校担任音乐老师。研究人员问每一位修习小提琴的学生同样的问题:「从你开始接触小提琴的第一天起,到目前为止,总共练习了多少个小时?」

这三组学生开始学琴的年纪都差不多,全是在五岁左右。在头几年,每个人练习的时数大概都是每个星期两、三个小时。到了八岁,真正的差距开始出现了,能在班上名列前茅者,练习的时间要比其他学琴的孩子来得长。九岁时,每周练六小时;到了十二岁,每周练八小时;十四岁的时候,每周练十六个小时;到了二十岁,如果还在努力练习,且以职业音乐家为志向,每周练习时数则超过三十个小时。在二十岁左右,这些「明日之星」每个人总计已练习了一万个小时。相形之下,还算不错的那组,练琴时数总计为八千个小时,至于那些未来只能当音乐老师的,练琴的时间总计不过四千多个小时。

艾瑞克森等人,接下来比较业余钢琴家与职业钢琴家,结果发现同样的区分。业余的在小时候一个星期练琴时间从未超过三个小时,到了二十岁,练琴总时数不过是二千个小时。至于职业钢琴家,练琴时数则逐年增加,到了二十岁,也像那些小提琴「明日之星」,练琴时数总计突破一万个小时。

有关艾瑞克森的研究,最令人惊异的就是,他们发现没有天生演奏家,也就是只练习一点点就能成为顶尖好手的,也没有练习时数比别人都要来得多,最后却还是技不如人的。从他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如果一个学音乐的学生,想要进入最好的音乐学院,成为职业音乐家,就要看这个学生付出的心血有多少。就是这样。此外,最后能够出类拔萃的,不光是比别人多努力一点而已,而是比别人多努力了好几倍。

如果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至少要练习到某个程度。研究人员相信,真正的专精必须经过一万个小时的锤炼。

一万个小时,这真是个神奇的数字。神经学家列维亭(Daniel Levitin)写道:「这类研究显示,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或训练,是成为专家最起码的要求,不管是作曲家、篮球选手、科幻小说作家、溜冰选手、职业钢琴家、棋士,甚至是最厉害的罪犯等,都一再印证这个数字:一万个小时。」

就连所谓的「神童」也不例外。例如莫札特,据说他六岁就会作曲。然而,根据心理学家郝尔(Michael Howe)在《天才的解析》(Genius Explained)一书的分析:

从成熟作曲家的标准来看,莫札特早期的作品实在没什么过人之处。最早的作品或许是他父亲帮他写下来的,或是帮他修改过。莫札特儿时创作曲子,如最早的七首钢琴协奏曲,大抵是改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而成。在莫札特的协奏曲中,能展现原创精神最早的一首,就是第九号钢琴协奏曲(K. 271)。这首曲子已是公认的经典之作,是他在二十一岁那年写的:那时,他已经不断创作协奏曲长达十年了。

乐评家熊柏格(Harold Schonberg, 1915-2003)更进一步论道,莫札特其实是「大器晚成」型的作曲家,写了二十年的曲子之后,才写出最伟大的作品。

如果要成为棋王棋圣,似乎也需要十年工夫(只有传奇西洋棋大师费雪〔Bobby Fischer, 1943-2008〕例外,不到十年便扬名全球,但他也花了九年时间)。十年有何意义?

十年代表一万个小时的苦练。一万个小时就是敲开成功大门的神奇数字。

如此,我们便能解开捷克和加拿大国家代表队选手的生日之谜了。几乎没有九月一日之后出生的,这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你可能会想,捷克应该还是有些曲棍球或足球天才,是在一年的最后三、四个月出生的,由于才华、表现特出,最后还是得以获选为国家代表队。

然而,那些孩子在八岁时,由于体型太小,不能进入明星队伍。如此一来,就没有额外的练习;没有额外的练习,十年后也就达不到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时数,当然进不去职业球队。这个现象和艾瑞克森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合。即使是才华洋溢的莫札特,也要等到钻研作曲一万个小时,才能写出真正伟大的作品。不是好手才要练习,而是只有透过不断的练习,你才能变成好手。

一万个小时当然是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如何能从小不断地练习,长大成人之时就达到一万个小时,成为某个领域的杰出人士?首先,你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此外,你还要有经济支援。如果为了生活,你不得不去兼差,那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练习。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好手都是透过某种培育计划──如曲棍球明星队──利用这个绝佳的训练机会,达成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时间。

(本文摘自《异数:超凡与平凡的界线在哪里?》/时报出版)

【作者简介】

麦尔坎.葛拉威尔 Malcolm Gladwell

1963年出生于英国,成长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历史系,现居纽约

曾任《华盛顿邮报》记者近十年,纵横商业科技领域,后来升任该报纽约分社主任。自1996年起为《纽约客》特约撰稿人。

善于分析生活中难以表述却无所不在的现象,借此解析隐藏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成功法则。2000年,首部著作《引爆趋势》一出版随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1名,获得美国《商业周刊》、《财星杂志》等极度好评,「引爆趋势」一词更成为商业界一再传颂和强调的观念。

另着有《引爆趋势》、《决断2秒间》、《大开眼界》、《以小胜大》、《解密陌生人》等重量级巨作(中译本皆由时报出版)。葛拉威尔的每一部作品都创下了销售与讨论热潮,好评不断,更长期盘踞《纽约时报》、亚马逊书店畅销榜,写下书市传奇。

曾获《时代》杂志选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有「21世纪的彼得.杜拉克」之美誉。

【译者简介】

廖月娟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硕士。投身翻译近二十年,译着三十余册。译作曾五度荣获《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好书奖、金鼎奖96年度人奖(最佳翻译人奖)、第四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翻译类银签奖),其中数册亦于大陆地区发行简体字版。代表译作有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的《大崩坏》、《枪炮、病菌与钢铁》、《昨日世界》等书。

《异数:超凡与平凡的界线在哪里?》/时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