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教机国造 汉翔有野心

汉翔争取军方的初教机研发及量产计划,图为初教机模型。图/汉翔提供

汉翔为留住军机研发人才与能量,在成功自研自制高教机勇鹰号后,表态将大力争取军方的新式初教机,及下一代战机的研发及量产计划。

据了解,新式初教机目前已由中科院及汉翔公司先期投入,完成第一阶段设计;若政府能启动自研自制专案,将可展开第二阶段细部设计,并于三年后首飞、六年开始量产,可符合空军2033年开始换装的需求。

汉翔说,以经济效益而言,45架新式初教机自研自制经费214亿元,若采外购186亿元,但加计考量飞机25年寿期后勤维护经费,则自研自制金额达520亿元,仍低于外购的529亿元,更远低于租赁飞机使用的564亿元。  新式初教机的自制率设定75%,高于经国号(IDF)战机的48%、勇鹰高教机的55%,并减少外购系统件,且自研自制可避免人才外流及研发能量流失;同时还能奠定下一代战机(ADF)研发基础,使其自制率可望提升至95%。汉翔认为,「勇鹰高教机」与「下一代战机」之间的过渡期,初教机可延续军机人才与研发能量及国机国造的长远目标。

汉翔指出,F-16维修中心针对空军F-16机队需求,结合原厂洛马及国内厂商,共同于国内产业筹建能量,目前筹建期已进入尾声,预计于今年第一季完成验证。若无初教机国机国造延续,则这些能量无法开发成台湾品牌系统件,以供外销全球。

再从军机业务来看,勇鹰号高教机今年交机18架,进入量产高峰期,各项维修业务持续维持量能,长期将投入新式初教机的发展,可延续勇鹰号高教机的量能与人才,满足空军训练任务的需求。

汉翔说,国机国造因制造组装、系统件及后勤维修,均有自主性,受制于国外程度低,加上其航程远、滞空时间长,且飞行速度范围广,未来衍生其他非军事用途机型,内,外销可行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