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龄超过100岁!传奇古帆船「自由中国号」睽违65年亮相 永久停靠海洋大学
▲传奇古帆船「自由中国号」睽违65年亮相,将永久归宿于海洋大学。(图/文化部提供)
船龄超过100岁,创下台湾第一艘木造帆船横渡太平洋的纪录,「自由中国号」于海外漂泊57年,在各界努力下,终于在2012年回到故乡基隆,又经过漫长8年修复及闲置,今(8)日于海洋大学航海园区亮相,正式展现在国人面前!
这艘充满传奇故事的中式木造古帆船「自由中国号」,在文化部、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及张荣发基金会三方通力合作下,睽违65年后终于亮相,在航海节的前夕,由文化部长李永得、海洋大学张清风校长、张荣发基金会钟德美执行长等人举行揭幕仪式。
▲传奇古帆船「自由中国号」睽违65年亮相,由文化部长李永得、海洋大学张清风校长、张荣发基金会钟德美执行长等人举行揭幕仪式。(图/文化部提供)
海洋大学校长张清风指出,「自由中国号」1955年从基隆出发,途经钓鱼台、冲绳、横滨,最后跨越太平洋,抵达美国旧金山,创下台湾第一艘木造帆船横渡太平洋的纪录,在海外漂泊了57年,在文建会(现文化部)及海洋大学等单位多方努力下,2012年终于回到了故乡基隆,经过8年漫长的时间,修复后的船体一直闲置在海科馆的探索馆外的预定地,甚至一度面临被送往台南的命运。
张清风说,「自由中国号」当年从正滨渔港出发,就从海洋大学前面驶过,身为台湾海洋教育的龙头,海洋大学责无旁贷,必须将他留在基隆,并将它象征的海洋精神与海洋文化发扬光大。这半年来在文化部的支持与张荣发基金会的协助下,积极规划推动「自由中国号」后续展存计划,透过产官学三方合作,终于为这艘深具历史文化意义,船龄超过100年的古帆船,在海洋大学找到了永久的归宿。
▲文化部部长李永得提到,「自由中国号」象征带着梦想前行,面对海洋能够不再惧怕,勇于冒险、探索及追求梦想。(图/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部长李永得表示,对于1955年6位年轻人,乘着梦想、带着勇气横跨太平洋到达美国的历史,深受感动,「自由中国号」不仅带着梦想前行,其于百年前以手工打造,保存至今,成为世界少数仅存的中式木造帆船,此意义更是非凡。
他也提到,文化资产局长期以来进行整体规划协调与修复工作,不遗余力,同时也感谢张荣发基金会的支持,以及海洋大学的后续维护及推广,展现政府、民间、学校的充分合作,让「自由中国号」得以再现于全民及世界眼中。今年行政院长苏贞昌提出「向海致敬」政策,期许身为海洋国家的国人,面对海洋能够不再惧怕,勇于冒险、探索及追求梦想。文化部持续落实此政策,致力于文化资产的保存及维护,将文化资产的态度及价值,传达及激励每一代的台湾人,让世界看见台湾。
张荣发基金会执行长钟德美则强调,长期以来积极推动各项海洋文化教育,包括设置「长荣海事博物馆」,保存与传播各项船舶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此次参与文化部与海洋大学的「自由中国号户外展存计划」,协助船体维护作业,并举办推广活动,希望唤起民众对海洋文化的兴趣与关怀。
▲「自由中国号」在航海节的前夕举行户外展区揭幕典礼。(图/文化部提供)
「自由中国号」的前身是19世纪末由福州马尾船厂制造的渔船,原名为「胜孝利号」,当时由周传钧等人计划要驾船到美国参加第125届横渡大西洋国际帆船大赛,因而找到这艘木帆船,更名「基隆号」准备参赛,之后由当时的省主席严家淦更名为「自由中国号」。
1955年4月4日,由周传钧号召种玉麟、胡露奇、陈家琳、徐家政、美国驻台副领事麦克文(Calvin Mehlert)等人,驾驶着「自由中国号」从基隆正滨渔港出发,历经114天横渡太平洋,到达美国西岸旧金山,虽然抵达时已经错过比赛,却也完成横渡太平洋的壮举,当时引起各界瞩目,极具历史意义。
►我们的美丽就用白纸黑字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