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悼念「太平洋的风」

台大研究室陆生聚在一起讨论功课。这种情形未来恐难再见。 (本报系资料照片)

2011年7月,马英九电视机前神采飞扬地表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和法国战争纷扰不断,除了缔结和平约定,两国还透过学生交流,进一步创造真正的和平。」

这段话有段大背景:替自己「开放陆生来台」受到的攻击解释──两岸了解对方,就不会打仗了嘛(当然,这种比喻大陆朋友可能会跳脚)。2011年,陆生开放元年。而后的几年,台湾人看见一些活跃于媒体上的陆生网红,或多或少改变了对大陆年轻人的想像。

最初对陆生,台湾社会的第一反应是「认真,好读书,台湾学生比不过」,大概跟美国白人看亚洲人的心态有些像。一年又一年过去,两岸风向如何,陆生是第一感受人──他们受到的两岸冲击比在北京台生还剧烈。

谁让你去台湾呢 傻孩子

2019年7月,身边一位老大不小、闲着没事跑到台湾读博士的大陆友人非常有自知之明地说:「我可能是末代陆生」。2020年甫开始,因为疫情,陆生在脸书上成立争取受教权益社群,有人支持,也有太多谩骂。许多大陆老乡总是拍拍这些陆生,「谁让你去台湾呢,傻孩子。」

2020年4月9日,陆生申请赴台就读相关事宜按下停止键。认识的陆生对此大多想得明白:感情上是一回事,但意料之中。

两岸关系和缓之日陆生赴台也有望重启,然而就算重启,许多事情也回不来了。

2012年时韩寒写下轰动两岸的《太平洋的风》赞美台湾人情,2015年大陆高中生赴台湾高校就读学士学位的达到1967人的高峰。2016年之后,「现在谁去台湾读书」成为网上常见声音。2019年,陆生赴台就读学士学位的数字降到702人。

谁会去台湾读书?根据台湾负责招收陆生的「陆生联招会」的数据:2011年首届赴台陆生有724人,而后2013年上升到1209人,2014年1760人、到2015年的1967人是高峰,2019年降到702人。

但是赴台湾高校就读硕士、博士学位者是增加的。以硕士学位为例,2014年陆生在台读硕士者是595人,2015到2017都稳定在700至800人,2019年更升到984人。究其原因,硕士学位中自然有一部分是在台湾读本科的陆生继续升读的,另一部分则是有本科文凭为保证(至少往后回大陆工作并不发愁),进修顺带游玩

当代大陆网民提起台湾直言「我把你当同胞,你视我为钱包」,但其实类似的话打从开放陆生赴台读书之后就多番听朋友抱怨过「想赚陆生的钱,又限制这样多」。我跟陆生朋友的关系奇妙。因同是「两岸夹心饼」而惺惺相惜,但有太多时候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在限制诸多的情况下去台湾──这份不理解主要是尴尬。

我是北京大学的台生,虽偶尔有些不方便,但与同学交流融洽。「你们台湾人好礼貌、我想去台湾玩」是我们常听见的。而在对岸,陆生朋友得更多地面对「你们大陆/中共/中国人是不是怎样怎样」的哭笑不得。那时跟同在北大的台生朋友聊,大家对此现象也都有点羞赧。

近年大陆对台湾民意转变,让在大陆的台湾人压力倍增,除了自嘲「风水轮流转」也难多解释什么。但是,当看到陆生们纷纷发文悼念「末代陆生」之际,我发微信问了一位已经毕业回乡的陆生,想念台湾吗?「那时,无数次想把很多人的脑袋按进马桶。但是,想。」

末代陆生与初代陆生

末代陆生与初代陆生

我在北京从读书到工作,看着这里跌跌撞撞地前行,有过第一次吃羊蝎子时刻,有过跟各位读者激烈辩论政体好坏的时刻,有过工作失败在北京街头地铁站哭回家的时刻。

也有很多为自己骄傲的时刻──某次在三里屯喝多了,跟邻桌完全不认识的外国人挥拳大喊,我们在北京生存下来了!日子会一天天好的!就算政治上再对立,许多陆生,对于台湾,也有太多这样的记忆吧。一些「初代陆生」曾经是活跃于台湾荧幕的网红,对比之下近年新一代的陆生则更加谨小慎微,相比前人的塑造话题,他们更多的是在脸书或微信上对彼此小小诉苦或吐槽。他们还是一样争取权益,只是在台湾所能激起的反响越来越小。

台湾民意不是没有对两岸政策做出过反思,2017年、2018年时太阳时期的「觉醒青年」在网路上已有些负面──尤其是陆续有「太阳花青年赴大陆工作」之新闻。而后2019年,民意再度扭转。不懂善待陆生,是台湾政府做的最错误的决定。

我们自嘲,「在国际上当了亚细亚孤儿当了40多年」,但未来四年我们将是真正的孤儿,最愿意了解台湾、理解台湾的一群人,切断了。好吧,我今天第一次坦率承认,是时候悼念「太平洋的风」。两岸正式进入对立时代,今日的「陆生赴台停止」不过是个小开始。

跨越海峡的 只剩台青

两岸关系往后可能随着经济、或是其他变数而改变,但就算回暖,「太平洋的风」也不复存在,成为了永久的过去式。

两岸之间单纯地好奇、交流,已经回不来了。

大陆八零后、九零后对台湾有五月天与偶像剧情怀,零零后则是「Taiwan?Who?」回不来了,这样的「回不来」也是两岸实力消长的必然。但是与此同时,你又非常难以计算,往后的两岸交流,到底是「正」还是「负」。政治是表象,那些真正的改变,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一直悄然进行的。某天大家回过头看,才会发现,真变了。

有这么多的台湾青年跨越海峡,成为大陆人口中「我们公司一堆台湾同事」的一份子。两岸融合没有停止,只是大陆对台湾的「稀奇感」被稀释了许多,台湾人成为北京、上海、杭州中的芸芸众生。

两岸成了「单方面的输出」,而往后大陆小年轻对台湾,除了微博、新闻,就是现实中的台湾同学。身为的一个见识过两岸甜言蜜语时期的台北女孩,或许有些惆怅,但亦乐观──台湾的样貌,取决于我这样在大陆的台湾北漂,所展现出来的样子,相信你们会发现我们非常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