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养猪、养牛 畜牧业第3代被兴大相中!录取动科系特殊选才

许宜珈牛舍工作实况。(图/中兴大学提供)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中兴大学特殊选才招生日前放榜,今年动物科学系录取两位新生家中三代从事畜牧业,二位高中生从小在牧场长大,跟着家人养猪养牛,深刻体会畜牧业的艰辛,希望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协助牧场永续发展

就读佳冬高职畜产保健科的余欣谕,家中为经营超过30年的屏东传统养猪户猪只规模约1400只,对她来说帮猪只接生、制作猪肉加工食品都不是难事,未来目标希望提升自家牧场的猪肉品质、创造友善环境,达成自动化与现代化转型。

就读虎尾扬子高中的许宜珈,家中牧场位于素有「鲜奶之乡」的仑背乡,祖父辈经营至今40多年,拥有3百多头牛,已发展出自有品牌鲜乳,期盼未来能学有所用,让自家牧场与时俱进。

▲许宜珈(左1)家族三代从事畜牧。(图/中兴大学提供)

余欣谕提到,6岁起就帮忙家中工作,从小喜欢饲养各式动物,养的动物包含山羊绿头鸭雉鸡、鹅、鹦鹉火鸡等。而跟着父亲猪舍里帮忙,学了很多实务经验,如帮母猪生产、协助配种、阉猪隐睾处理、解剖并观察死猪等,牧场对她来说,不但是一种义务,也是先天上的优势。

余欣谕说,小时候父亲就灌输她照顾动物的观念,要有耐心,而且不要害怕处理猪只问题,因为做的每一步都是在帮助牠们,如果犹豫不决或不敢做时,都会增加牠死亡的可能性。

▲余欣谕在猪舍工作实况。(图/中兴大学提供)

余欣谕回忆,从小到大最难忘的经验是帮难产的母猪接生,她因为体型先天上较纤细,在母猪难产时,父亲教她将手伸进猪的体内,扣住小猪头位尾位,用正确的抓法,成功帮助母猪生产,可避免用较极端的方式将小猪从母猪体内取出,减低母猪的感染风险与伤害,也增加小猪的存活率。她说,「每当从母猪体内将小猪助产出来,对她来说,都因为挽救了一只猪的生命而有莫大荣誉感。」此外,她也会做简易的加工食品制作,如香肠制作、腊肉腌制等。期待进入兴大,能学习更多专业知识与技术,未来学以致用,让牧场永续经营。

▲余欣谕在猪舍工作实况。(图/中兴大学提供)

许宜珈也说,自己住牛舍旁,小学三年级就跟着挤牛奶、洗牛舍,家人每天清晨5点早起处理牧场事务,傍晚也要一次,全年无休,且随时要注意牧场情况,有状况要马上处理,因此,她能深刻体会营经一座牧场的辛苦与不易。高一时,因为喜欢动物加上对牛的习性、构造和牛奶等的了解,她决定以牧场相关主题参加科展,以「优质牛乳生产因子与鉴定」为题,从以不同个体的牛只、不同畜牧场、吃进口或本地草的差别分析牛乳口感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乳脂肪的确是影响香味及奶泡量主因之一,而大家比较喜爱吃进口草的乳牛牛奶。

她还分析原因可能为台湾牧草收割期附近会有梅雨季,造成牧草品质受影响,而草的品质进而影响牛奶的风味。这项主题也获得全国科展分区特优与全国赛乡土教材奖的佳绩,未来希望进入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协助牧场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