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租书、买书到借书

散文

童𫘤时期,略识之无,对村外一间卖零嘴的小舖旁的租书店特感兴趣。窄仄阴暗的空间,挤满了孩童,个个聚精会神漫画,除了翻书声,静得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可听见。

我永远记得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的画面,是如何的惊心动魄。可就进去那么一次,从此再无机会,因为实在太穷,几个铜板也拿不出来。同伴们从里面练功出来,会说四郎和真平奇遇,我在一旁听得一楞一楞的,只有羡慕的份。

有天父亲从他同事那儿借来一本漫画《黑博士》,我如获至宝,读的废寝忘食,书一页页的翻下去,愈读愈胆颤心惊,不到一天就读完了。读完的同时也吓呆了,手脚冰凉。脑海里都是黑博士一家的悲惨遭遇。内容现在都忘光了,只记得开头和结尾。开头是一个头戴黑色面罩只露出两只眼睛中年人,上了一部计程车,跟司机说北宜公路。结尾是他家里有一群小孩也戴黑面罩,中年人(父亲)放一把火把家烧了,全家陷入一片火海,他们此时已拔掉面罩,大人小孩全部是面容丑陋状似骷髅。他父亲说:烧吧,把这些不良的遗传,从此化为灰烬。

这漫画太恐怖了,以后导致我对漫画排斥,横竖我也无零用钱租书店去。好在国小高年级以后,我有机会读到一些正向有益身心的文学作品,把我的文艺细胞诱发出来。其实也不是「读」到,而是「听」到。那年头没有钱买闲书,家里一台收音机就变成了现在所谓的「有声书」。每到晚上八点,中广电台有「小说选播」节目,印象很深的是,有段时间播田原的《迁居记》改名的《乔迁之喜》,这是一部喜剧小说,播放时导播会适时穿插背景音乐(选用台语老歌〈青春岭〉的轻快间奏),听到音乐就知道好听有趣的故事来了,全家聚在收音机边享受,暂时忘却烦恼与疲倦,听完故事高高兴兴上床入睡。

有年春节,父亲带我逛书店,买了本《今古奇观》,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集。虽说是白话,其实也是文白夹杂,因为故事生动有趣,情节曲折离奇,我为了要知道结局,文言部分也一古脑儿吸收进去,不知不觉间,增进日后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当时因为经济关系,不可能一本本的买,这本《今古奇观》就一读再读,不但不厌倦,还能温故知新,发现社会上有许多不平之事导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由此开阔了我的人生视野。

高中一年级时,家里附近盖了一幢大楼——省立台中图书馆楼高十层,巍峨辉煌。最令我兴奋的是,小说可免费借阅。我记得我看了两本小说,对我人生观的看法有很正面的影响力。一本是高阳的《爱巢》,另一本是姜贵的《白金海岸》。前者是描写一对年轻人从相识、相恋进而结婚成家,促使我向往未来也能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后者是写年轻人跨入社会到海边盐田工作,以一己之力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也使我对自己的未来,规画出美好的蓝图:大丈夫当如是也,我也要赤手空拳打天下。这两部小说,均属台湾省政府编的省政文艺丛书

当时台湾经济起飞,国家发展十大建设,为了要振奋人心,于是聘请老牌作家撰写一些激励人心的作品。也许有些人对这套丛书嗤之以鼻,认为那是文宣品,不是文学。可是这些作家出手不凡,仍依照文学手法编织故事,且能巧妙地将政府的政令不着痕迹地融入故事之中,我觉得它仍具有文学价值。如今退休,很想找回这套丛书重温旧梦,无奈早已绝版,各大图书馆、旧书摊等均遍寻不着,令我徒呼负负。

大学以后常利用闲暇时间逛书店。当时是七○年代,新文艺创作兴起,可谓百花齐放。我常站在书柜前随意翻阅,先看书的序言或前面几页,就心痒难耐很想一窥全貌,无奈阮囊羞涩,待久了又怕店员白眼,就换另一家,一个下午就溜过去了,而且站得腰酸背痛。我很佩服一个同学阅读速度之快,大约半个多小时就啃完一本。这些名列排行榜的畅销小说,学校图书馆根本尚未添购,即便过了半年,书进来了,由于借阅者众,我总是扑了个空,错过许多想看的书。

后来踏入社会,成家立业,把我的「爱巢」空出一片墙来,买了一个好大的书柜,将以前想看的书都买回来收藏,不数年书柜全塞满了书,塞不下了,有些看了几页觉得不对味,就一直搁着,挺浪费的。又过数年,我发现不须再买书了,因为现在百货公司里的大型书店,不但有冷气吹,还有舒适座椅,任你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也不怕像过去你只看不买惨遭店员白眼的窘况再发生。

不数年一个电脑网站陈列着过去我想读而读不到的小说,随时任你线上阅读。可是3C产品伤眼,还是读回纸本书,眼睛比较不会疲倦。

奇迹出现了,台湾各县市乡镇不知何时起,小型图书分馆林立,随时添购新书,鼓励民众阅读,可采电脑预约,同一县市各分馆的书可以互通有无,可跨馆取书。新文艺丛书几乎无人借阅,所以借来的书几乎是全新的,还有一股油墨清香。从此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年轻人几乎不看书了,因为手机游戏、追剧、抓宝可梦等等,已让他们忙得不可开交。

月圆月缺花谢花开,似水年华,白驹过隙,一眨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省立台中图书馆已改名为精武分馆。借书预约时,我在电脑上依然勾选于此馆取书。馆内陈设均已变更,我这个借书人从一个翩翩少年变成白发老翁,从此可浸淫书海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