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琉璃之乡老手艺! 「热成型」手工开出新花

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中展出的琉璃工艺品。(图/新华社

本报讯琉璃工艺品琳琅满目、手艺人匠心独具、参观者络绎不绝……这是记者近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几家琉璃工厂中看到的场景大陆明代古籍青州府志》中记载:「琉璃器,出颜神镇,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光莹可爱。」古书中提到的颜神镇,即为今日的博山区,这里被称为「大陆琉璃之乡」。博山的琉璃自唐代开始成批生产,到明代时已初具规模,至清代,已成为大陆琉璃制作中心。在这里,琉璃产业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与革新。在博山一家从事琉璃加工的工厂西冶工坊内,琉璃手工艺人李大喜正在制作水墨琉璃瓶。从上千摄氏度高温窑炉中取出原材料后,要不断通过铁管吹气进行琉璃塑形,然后回到窑炉中烘烤。之后,还要将琉璃取出来进行下一步的形状调整,整个过程大约要反复几十次才能让琉璃初步成型。李大喜说,大陆的古法琉璃传承至今主要有5种工艺,分别是「热成型」「内画」「雕刻」「灯工」和「鸡油黄」,而他所做的,只用了「热成型」这一种工艺。「仅是这一项工艺的学习和实践,就用了近十年时间。」李大喜说。由于古法琉璃对手艺人技巧的要求高,加上琉璃制作耗时长,大陆琉璃的传承在近现代也曾遭遇几番波折。西冶工坊董事长李志刚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以来,由于战争等原因,很多流传千百年的大陆琉璃古法工艺近乎失传。为了能让老手艺重新焕发活力,近年来,博山区开始将陶瓷和琉璃产业打造成区内品牌产业,大力保护和推动陶琉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工艺创新。记者在西冶工坊的生产基地看到,这里新工艺、新配色层出不穷,除了用于观摩的艺术品外,琉璃墙、琉璃微缩景观等与现代创意相融合的琉璃产品已非常成熟,实用性观赏性都很强。李志刚告诉记者,近年来,博山的琉璃企业已把濒临失传的套料搅料、抅料、垛料、古法撑制鼻烟壶等工艺重新发掘出来,并且每年都可以推出新花色新品种上百件,设计造型上千件。此外,博山区还支持当地的琉璃大师们成立工作室,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进行创作。「近几年很多琉璃手工艺人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设计的创新上,琉璃这项古老的工艺,已经开始与水墨画油画进行了融合。」琉璃大师徐月柱说。「古老的琉璃艺术要传承下去,就不能墨守成规。没有创新,就没有传承。我们不断汲取其他艺术形式和传统文化的营养,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才有了现在红红火火的琉璃市场。」徐月柱说。除了工艺上的创新,博山区还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当地许多琉璃工厂已经成为大陆多所美术学院定点教学实践基地,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美术院校的学生,每年都会来此学习实践琉璃制作。

如今,博山的琉璃产品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走博山,曾经的古街道再次重现琉光璃彩历史记忆,工厂里琉璃炉膛火焰生生不息,传承千年的琉璃历史还将在这里绵延。(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