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赴台湾大学交换学习感想

作者赴台大交换。(作者提供)

奥古斯汀说:时间是什么?如果无人问我则我知道,如果我欲对发问者说明则我不知道。

我想这句话也最能代表我的感受吧。回到母校,很多人问我,你去台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也只是笑笑,不知道从何讲起。这次赴台湾大学交换的经历于我,收获太多也改变太多。

慢慢回忆着这一百二十六天的行程,就像将一块块的记忆拼图逐一捡拾拼凑。

从入台之前的满满期待,到后来变成了期待加上忐忑,没想到最后却是一波多折。虽然如此却也更加凸显了赴台湾大学交换机会的珍贵。在刚刚接到通知准备申报交换的学校的时候,第一志愿便填报了台湾大学。当时想法很单纯,只是觉得,台大好啊,大家都想去啊。当然那时候的我对于台大的了解也只是限于百度百科的一个词条。

当我终于置身台湾大学的校园的时候,我才明白,台大的「好」不仅仅止于大家口口相传的「好」,而是它本身散发出的低调沉稳富有内涵的气质,让人由内而外的感受到这所世界名校的独特魅力。椰林大道,图书馆,醉月湖,生态池……离开之前,我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画般美丽的校园风景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毫不夸张的说,台大满足了我对大学生活的所有想像。如果问我最喜欢台大的哪个建筑,我的回答是校史馆。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它的历史,它的荣耀,它的不堪,以及它的进步。在校史馆可以了解台大的许多,它以博大的胸怀向世人展示这所学校的发展和改变。正如受台大人敬仰的傅斯年校长所言:我们贡献这个学校于宇宙的精神。每每于晴朗夏日的傍晚散步在台大的校园,嗅着杜鹃花的芬芳,我都会想:我心心念念的台大,如今我就依偎在你的怀抱,你一定能感知到我的幸福。

来到资源如此丰富的著名学府,我自然也不忘记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些感兴趣的课程和活动。台大的法律学院可以说是盛名已久,作为一名刑法学专业的研究生,能够进入台大法学院学习也是十分幸运。选修了林钰雄老师的刑法课,一个学期下来获益匪浅。台湾地区的刑法体系和大陆的刑法体系有不同,因为林老师博士期间师从于德国著名刑法学家克劳斯·罗克辛教授,尤其是对于「客观归责」理论的阐述十分清晰。学习了林老师编着的刑法学教科书,教材很厚,但是却把刑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相当明了。拜读这本书,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于「教材」的概念。老师把几乎两种完全不同的功能结合在了这本教科书中:一方面为在校的学生提供了对基本问题浅显易懂的说明,另一方面,通过意想不到的思想启迪、细致入微的材料分析、令人信服的体系建立,也使得专业和学术方面的人士为之倾倒。语言文字也是风趣幽默,让人觉得亲切又不失风度。我想这次的专业课学习的宝贵经历也会对我日后在刑法学研究的道路上大有裨益。

久仰白先勇先生的大名,就选修了白先生的昆曲讲座这门课。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我在台大与昆曲结缘。在来台湾之前,我不曾观看过任何一场昆曲的表演,但是当我聆听了白先勇先生、余秋雨先生以及王安祈等老师的精彩讲演,我便对昆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第一次看到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扮演者来到教室为我们做示范表演时,眼前表演之美让我很是震惊!不管是演员的衣着扮相还是唱腔身段,无不流露着一种清丽婉转之美。于我而言,昆曲就像是一位温婉动人的「昆小姐」,在兴盛四百年之后在现代还魂,依然那么光彩照人。只有见过的人才能懂得她的美。昆曲之美美在故事,美在唱腔,美在舞蹈,美在唱词,美在服饰,甚至美在演员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她的美并不难找寻,就在我们能见到的每一个角落。

学会游泳是我多年的夙愿,而如今这个梦想就在台大实现了。对于我这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可以学会滑冰,但是游泳真是很难有机会学到。所以满心欢喜的选修了初级游泳的课程。可是学习游泳的道路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轻松。我无法克服自己对水的恐惧,尽管老师告诉我水很可爱。害怕呛水,不能漂浮,无法下沉……这些困难都打击了我学会游泳的信心。我甚至在中途都产生了停修的念头。可是老师一再的给我鼓励,同行的同学每周都会陪我练习,慢慢的我就从「学不会」的沮丧中走了出来,到最后考试的时候成功游下了八百米,虽然时间有些长,但最终却是坚持了下来。曾经都是我遥不可及的目标,其实行动起来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最后一次游泳课我已经来不及感受游了八百公尺的疲惫,满心欢喜的都是「我会游泳啦」的感觉。当然这也只是刚刚开始,学的很慢,姿势许还并不标准,也只是会一样蛙式,但是学会一项新技能却又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其实这次课程下来学会的并不仅仅是游泳,老师的很多话点醒了我,曾经迷茫不清晰的事情,经老师的提醒就变得豁然开朗,也许只是她无意中的一句话,可是却对我意义重大。

台湾大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学生可以完全自主的掌握和安排自己的时间,今晚是要去参加乌克丽丽社团的活动还是去礼堂看一场「之夜」的表演,完全由你自己决定。而不是会赶着一头扎进自习室为了所谓的名次,奖学金,荣誉称号而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我想许是因为这自由蓬勃的氛围,使得台湾的学生们有更多想像空间和创造的能力。课余时间我也参加了好多活动,NTUpeer的课程教会我如何在别人心里难过的时候鼓励和陪伴他;爱情私塾的课程让我知道其实爱一个人并不是你觉得好的方式为他就是对的;参观立法院和司法院使我真正了解了台湾的政治其实没我们想像的那么敏感。

我还选择参加了「跨文化成长」团体的活动。台生、陆生和侨生一起参与这个活动,以音乐创作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每周老师都会让我们讨论不同的主题,从衣食住行到政治经济文化,我们分享着彼此不同的看法和感受,于是对这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极具包容性的台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因此而结交了许多可爱的伙伴,临行前我们还共同聚餐,聊起来以后我们会再回来台湾,或者他们去大陆。来来回回穿梭于各种活动和讲座的现场,就是我在台大课余时间的常态。当然,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事情可做的时候,我会在一个明媚的早晨拿着一个小木屋松饼,坐在鹿鸣堂门前的长椅上发呆,静静的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感受着我所正在经历的一切。

放假的时候我也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游历台湾。俗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来到台湾就是我行万里路的第一步。第一次离开家这么远,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身心都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离开大陆之前,看了纪录片《看见台湾》,算是对这个美丽的宝岛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多人都说,台湾很小,四个月足够环岛很多次。可是事情往往都是需要你亲自去尝试才能知道。台湾虽然是个小岛,但毕竟是中国土地上最大的一个岛,而且这里高山很多,有些景点都是在山上,参观游览即使坐车也要很久。所以我的根深蒂固的「台湾很小」的观念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出游中被修正了。

台湾可以游览的地方数不胜数,我的足迹踏遍了这座岛屿的许多地方。而我最熟悉和最喜欢的却也还是台北这座城。登上101大楼的观景台,体味着台北的不夜;在奇珍异宝令人叹为观止的故宫博物院里需要逛上整整一天;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去看了三次它都还是那么优雅高贵;去动物园看到团团圆圆带着圆崽在台湾生活的安逸舒适;淡水渔人码头的夕阳和夜景美不胜收;圆山饭店的宏伟气势也让人不无震撼。

来过台北的人无不感概这座城市的干净,而且街道上极少有垃圾桶。「垃圾不落地」运动规定市民须用垃圾袋把垃圾自行分类,在指定地点、时间直接交给垃圾车收运,运动发起以来的历任市长都亲自示范。想像一下,夕阳西下,成千上万的居民在路口整齐划一分类和运送垃圾,风雨无阻,这画面实在太美。对于大多数大陆人来说,台北意味着游行示威以及立法院飞来飞去的鞋子,还有流行音乐、娱乐的风向标。或许,对于许多得已有机会到台湾交换的大陆青年学生来说,台湾是一个厚重与小清新并存的所在。它的确保留着一些大陆已经失去的传统,的确有一些民国遗风,还有些日式的生活习惯,这些都表现在语言或说话的方式上,但更有属于它自己的记忆。台北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总会举办许多的展览和活动。去华山文创园区看了《小王子》的展览,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每个人都曾经是小王子,单纯的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在科学教育馆看了《噜噜米》的展览,被这个萌萌的长得像河马一样的可爱小精灵迷住了。在逛展区的时候邂逅了几位和我一样有着相同爱好的人,他们是那么朴实而热情,更让我觉得台湾是一个充满了人情味儿的地方。

除了台北,我还走过了台中、花莲、高雄、台南、垦丁、小琉球......其中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叫做「鹿港」的小镇。知道鹿港也是因为罗大佑的那首《鹿港小镇》: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歌曲的灵感源于一个洗车的小伙,在两人的交谈中罗大佑了解到小伙子来自鹿港小镇,当时的台湾经济正处于崛起和发展中,百废待兴,但与此同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迫使一部分劳动力从贫穷落后的小地方集中到发展迅速的城市中,祈求能找到好的机会,但现实却总让人感伤。歌词朴实真实而干净,娓娓道来像洗车小伙一样的年轻人寻梦和梦碎的心境,摇滚的曲风又生生批判和揭露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长之痛,淳朴的民风和钢筋混凝土的撞击,其中我最喜欢的歌词是「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 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 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一首「政治」色彩浓厚的老歌,让错过了罗大佑的我感受到大师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台湾长久以来的发展和变化。

旅途中,除了欣赏美景的愉悦,更喜欢的是在路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在去往瑞芳的小火车上,遇见了一位87岁高龄的爷爷。爷爷19岁就跟随孙立人来到台湾,之后就再也没回去过吉林的老家。当得知我们在吉林读书,爷爷说起了他的故乡,至今他都记得当时通往故乡火车站的每一个站名。说到动情处,爷爷不禁激动的留下眼泪。十分理解老人家的心情,而我却也有些不知所措,只能轻轻拍着爷爷的背,希望他平复情绪。爷爷清晰的记得从前的很多事情,跟我们聊天,来台湾这么多年依然一口道地的东北话,乡音未改。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爷爷依然身体硬朗健康,说话清晰流畅。时间过的比火车飞驰还快。下了车,我们和爷爷合影,他欣然接受。爷爷说,我们彼此也不问姓甚名谁,相识一场就是缘分!分别后,看到爷爷的女儿带着他出站,哦,他说过,这是老伴儿生前经常来的地方。看着爷爷远去的背影,我有一份久久的感动在内心深处。也许在台湾这样的老兵已经不多了,能够遇到且听他讲讲过去的故事,也觉得十分幸运。那些我不曾经历过的时间,藏在他们被岁月刻画的皱纹和白发中,慢慢诉说。

还记得有一次去苗栗的大湖摘草莓,结果回来的时候错过了返程的公车,我们见到一辆巴士便上前询问,司机先生在得知我们的情况之后邀请我们搭顺风车,原来这是一辆公司集体出游的巴士。上车之后,车上乘客都热情的给我们让出座位,看得出这是一个十分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团体。人们的热情让我们有些难为情,到站之后,全车的人都跟我们挥手道别,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感动。喜欢这种不期而遇的相逢,使我一再的确认,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而这也是人生中的小确幸吧。

其实这次赴台湾大学的交换生活所带给我的,远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许每个去过台湾的人回来都会说收获了很多,可是在我看来,能够被表达清楚的情感通常都不是最重要的。有些变化需要你自己去慢慢体会,这些改变会变成我思维和观念的一部分,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影响到我。而那一刻,我会突然发觉,这是我身在台湾的时候所领悟的感受。

这里有大历史碾过的痕迹,这里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民,这里保留了许多我们的过去,也预示了我们许多的未来。这里就是我所感受过的台湾。这份记忆,像一列驶向未来的火车,载着我,沿着长长的铁轨伸向无尽的远方。但愿它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后记

从台湾回来已经一年有余,这么久以来我一直在不间断的思考一个问题:台湾的交换生活究竟带给了我什么。后来我慢慢发觉,它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份美好的回忆,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种长久延续的无法忘怀的感动。

(孙一平/吉林大学法学院)

(本文来源:「两岸青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