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养生

大暑,在每年的7月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民谚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节气正值三伏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我国大部分地区通常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湿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展示了自然界万物繁荣绮丽的景象。

藿香薄荷,解暑有一手

进入伏天后,天气更加闷热了,很易中暑,表现为四肢无力,汗出、恶心,严重者甚至晕厥。如果你平时爱养植物,会发现有些植物是能解暑的。比如鲜藿香叶能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能疏散风热、舒肝泻热。可以用它们煮汤或粥,解暑效果好。需要注意的是,芳香植物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做汤或粥时,只要在汤或粥快好时加入,再煮5分钟就可以了。

喝绿豆汤解暑有学问

炎炎夏日,很多主妇都会选择给家人煮一些绿豆汤,清热解暑,堪称夏季养生佳品。但绿豆汤怎么煮解暑效果更好呢?不妨看看中医怎么说。中医认为,绿豆皮的清热效果好,而皮里面的部分解毒的效果好。夏季为了清热解暑,只需要将绿豆加清水后煮沸10分即可,一碗清澈碧绿的绿豆汤,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的最佳选择。如果因为上火,长了疖肿、痘痘等,就要利用绿豆的解毒功能,这时做绿豆汤,要将豆子煮到开花,煮出豆沙,绿豆汤颜色发红时才好。但要注意,虽然绿豆能清热解毒,但脾胃虚弱、体质虚寒的人是不适合大量食用的。如果想喝点绿豆汤解暑,不妨将其同粳米或小米一起煮,可削弱绿豆的寒性,还能增强养护脾胃的作用。

进入“三伏”天,宜伏不宜动

进入三伏天之后,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应该就是潮湿、闷热。三伏天一般在小暑与处暑两个节气之间。三伏天里,对人体来说,有腠理疏松、气血流通快的特点。在高温且通风效果不好的环境下,人体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袭,出现中暑的不适表现;如果因为工作等原因,需要不断在高温环境和低温空调场所来回走动,人体来不及调节,更容易患上暑湿感冒。

所以,在三伏天里,应该减少活动,尽量在温度稳定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如果从室外回到室内,不要急着喝冷饮料来降温,或者用冷水洗脸,也不要对着空调直吹,应该让身体先慢慢适应室内的温度,自然调节,以避免身体损伤。

晒晒衣被,赶走病菌

大暑节气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了,此时仍旧天气炎热。这时候太阳的紫外线照射强烈,正是晒衣晒被的好时候。阳光的曝晒,能杀灭衣服和被子中的细菌和尘螨,还能去除潮湿。晒过的被子更加松软,冬季盖起来会更暖和。

每天的11~14点是太阳最充足的时候,推荐这个时间段晾晒。棉被可以拿掉被罩直接晾晒,而羽绒被和羊毛被不适合太阳晒,可以放在干燥通风处晾一下,时间以1小时为宜。尽量在家中阳台上晾晒衣服和被褥,或者在小区管理人员指定的地方晾晒,而不要在公共场所晾晒,以免影响其他居民的活动或生活。

执杖行走锻炼法

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在快步走时双手拿着手杖,这就是执杖行走,也称作越野行走。利用这种方法来锻炼,不用跑步,却可以达到慢跑健身的效果。执杖行走是一种户外的有氧运动项目,它起源于芬兰。这项运动比游泳、打球等简单,容易掌握,且全身90%的肌肉可以参与到运动中来,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具有减肥,预防和改善“三高”,改善腰肌劳损等作用。而且,使用手杖后,腰部和腿部的行走压力降低,对下肢关节有保护作用,可以延缓关节软骨的衰老。

腰椎有病,谨慎运动

据统计,我国腰椎病的患者人数已经突破了2亿,其中最多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类人应该注意自己的运动方式,剧烈刺激的运动并不适合你们。建议腰不好的人多做以拉伸训练和平衡练习为主的运动,比如瑜伽、慢跑、游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劳损。有人会说,腰不好,那我就坐着。实际情况是,久坐时,重量都在腰部,会加重腰部病变。所以,适当运动对腰椎病患者是非常必要的。

大暑养心降火巧按摩

中医认为,夏季五行属火,与五脏中的心相对应。夏季天气热,人的心火容易旺盛,出现口苦、心烦、失眠、血压升高等表现。这个时候,可以试试按摩几个穴位来清解暑热、降心火。

劳宫穴: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它是心包经的荥穴,具有清热泻火、宁心安神的作用,也是中暑的急救穴位之一。

膻中穴: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能除心烦、止心悸,是夏季清心火的要穴之一。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直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宣通三焦、醒脑开窍、行气止痛的功效,能除去胸中烦热、宁心安神,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按摩方法为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个穴位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