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过世时 陪伴者会看到生命?

当一个人过世时 陪伴者会看到生命?(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当轮到自己时,如何预先做好安排,让自己掌握安然离世之道?

提前计划是第一步;稍加前瞻思考是必要的,这样方能让每一步都接续进行。除了因老化、失智症、癌症或其他慢性病而导致身体衰弱,逐渐步向死亡之外,我们也可能会因意外事故或非预期的疾病骤逝,所以应该至少保留一些书面交代,无论有多不正式,都不算太杞人忧天。

我们的规划笔记要写哪些项目,视每个人的性格与选择而定。不过你写得愈清楚、愈务实,你身故后留下的朋友和亲属若想遵从你的心愿,就愈容易处理。例如将个人与财务重要文件归档并收在同一处、预先规划初步的遗嘱内容、预立医疗指示并尽可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必须及早跟家人谈谈,让他们充分了解你到时候想要和不想要接受哪些治疗和照护。

你的预先安排,不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最后一刻,能照你所愿的方式离世,更是因为爱——让你亲密的家人感受到你自始至终爱着他们、为他们着想的心意。

【精彩书摘

陪伴者在最后阶段会看到的情况

以下是临终病人可能出现的生理迹象,但别忘了,并非所有人都会有,而且也没有任何特定的出现顺序。

列出这样一份清单的风险,是它所引发的更多疑问,会多于它所解答的问题,但我想起个头。无可避免的,你的经验可能会跟你在此处看到的不同,因此请将它当成通用指南,而非精确的准则。我做此尝试的理由,是为了设法帮你明了可能发生什么状况,而得以对这些不罕见、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少些恐惧。若你对这份清单所列有疑问,不妨跟你信赖的医疗专业人士谈谈。

嗜睡

当临终者接近生命终点,睡眠的时间会愈来愈多。这是临终的正常现象之一。他们可能看起来像陷入昏迷,但有时又能自行苏醒。当患者醒来并神智清楚时,或许会有一小段时间看似状况颇有起色。

临终视见

一个处于弥留阶段的人出现「视见﹂,并不少见。他们可能也会提到从未发生过的事件。那些都是幻觉吗 有些安宁疗护专业者认为不一定。就如前文提过的,临终者有时会用隐喻来表达。常会有处于这个阶段的人清楚忆起年代久远的往事或和人。许多安宁疗护专业者表示,常有临终者会看到在他们人生中举足轻重、但比他们早过世的人。

人们有时会担心这些临终视见是鸦片类药物所导致,但其中大多数并非它造成的。这也许很难办到,但当你听到临终者仿佛出现幻觉般自说自话,你能做的最佳方式就是坐着陪伴和倾听。很可能临终者会觉得他们的视见有抚慰感,虽然或许旁人看起来不是如此。

交流方式改变

随着病人昏睡的时间愈来愈多,跟他人的交流也会减少。如今认为,若病人处于昏睡状态,他们还是听得到。因此医护人员仍会跟昏睡的临终病人说话,也鼓励家属这么做。至于清醒的病人,他们说话的能力衰退,而且随着身体状况愈渐衰弱,开口说话也变得吃力。偶尔会有临终者连着几天不发一语,但在过世前不久,会有段很短的时间能说些话。

眼睛出现变化

如果病人因为失去意识无法视物,即使双眼是睁开的,但目光可能显得呆滞无神。

在他们的意识完全丧失前,目光也可能涣散、无法对焦。在病人失去意识之前,也许还会丧失眨眼的反射能力,但双眼仍睁着。眼皮可能半开,双眼可能显得凹陷。

意识混乱

造成意识混乱的原因有几个。若病人出现意识混乱,应谨慎细查肇因,因为有些引发混乱的因素与濒死无关,所以是可以控制的。有时是由于脑部跟其他器官一样逐渐衰竭,因而造成脑部缺氧所导致。不过因便秘或泌尿道感染了这个末期阶段,是否仍有办法控制?亦或意识混乱是临终者的表达方式之一 是否临终者试图表达些什么,只是意思不是那么显而易懂,不妨思考临终者是否可能在用象征或隐喻的方式表达。若是如此,同样的,若你能够倾听,同时别抱着能听懂的期待,这样便能给予临终者慰藉。

轻度躁动

这是临终的典型症状,原因可能很多。再次提醒,这需要检查,确认病人没有便秘或缺氧。躁动不安的原因也可能是疼痛、膀胱过胀、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造成的不适、药物或生化指数异常,也可能是做梦或源自心灵方面的因素。如果查出是生理因素导致,并妥善处理,可能便无须使用药物控制。如果躁动不安是恐惧引起的,在初期运用支持方法例如倾听和陪伴,可以对临终者有帮助。药物也能减轻症状。当病人每日施用的药物停止后,需要特别注意,因为突然停药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例如今日普遍开立的抗忧郁药物便有此可能。再次提醒,若你有疑虑,不妨咨询开药的医生与主治医生

严重躁动

如第三章中所述,有些弥留病人会出现严重的躁动(称为临终躁动或「垂死挣扎」 )。他们可能会拉被子、扯床单,而且出现一长段时间的悲伤。这些状况通常可以用各种药物控制。若你有疑虑,不妨咨询病人的医护团队。

体温变化

由于临终者丧失体温的调节能力,因此体温会出现变化。他的体温可能变得比平常较高或较低,有时会两者交替出现。

(未完)

(本文摘自《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何能走得安然》/四块玉)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莱斯(Margaret Rice)

玛格丽特・莱斯是科班出身新闻记者,目前住在澳洲雪梨。她撰写过新闻与专题报导,并曾在澳洲联合通讯社(Australian Associated Press)担任文字编辑,也曾在《雪梨先锋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与《澳洲人报(The Australian)》担任医疗报导撰稿人,并为《美好周末(The Good Weekend)》杂志撰写专题报导。她的部落格goof-grief.com.au旨在帮助人们开口谈论死亡。

译者简介】

朱耘

曾任杂志与书籍主编,热爱文字工作,译作包括《风格一身》、《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为你家猫咪找工作》等。

陆蕙

深信文字魅力的天秤座译者。译有《谁都想要教出聪明的孩子:培养能够随机应变的学习能力》、《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往复书简》等书。

《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何能走得安然》/四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