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之主中风倒下了要怎么振作呢?两种结果,你选哪边?
魏先生,41岁,中风前的工作是竹科工程师。竹科工程师,曾经是科技新贵的代名词,但长期责任制,也同样是大家戏称「爆肝」的别称。
魏先生最忙碌的时候,24hr都得待命,产线有问题就得随call随到。刚毕业时,曾经有过最高纪录是,一天睡不到4小时,就得再度回到工作岗位上。那天,他加班到凌晨2点,深夜里打算开车回家,却被经过巡逻的警卫发现他倒在停车场,紧急送医后,才没让事情更严重。
39岁的忠明,自行开业建筑师。建筑业本来就操劳,为了获得大案子,忠明常得加班赶稿,有时候整晚没睡,就为了隔天早上开会能给客户最满意的设计图。他的中风,基本上没有前兆,就只是在结束报告后突然间胸痛、晕眩,若不是被开会的合伙人扶起,忠明差点就正面倒地了。
他们两人年岁相当,在中风前也都是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人。两人的孩子,都在我曾经任职的私立学校里就读。所以,我才有机会从他们的孩子口中得知他们父亲的生病经历,也才有机会结识他们。
▍ 壮年中风 一家之主倒下
以往想到中风都会联想到上了年纪、体型肥胖者,时至今日,中风已经未必和老年、肥胖有关,而是和生活型态有关。年轻型中风指的是45岁以下的中风,对象就像是魏先生和忠明一样,大多是一般上班族。因为工作时数长、生活作息紊乱、长时间以固定姿势工作,加上重口味的外食,又少运动而导致。上述原因加在一起,会使一个人的身体长期处在发炎状态,导致血管硬化可能性大增。
跟魏先生和忠明一样,中风的人可能都正值壮年,在家庭上多扮演着经济支撑者的角色。突如其来的中风,引发的失能与漫长复健,可能导致家中成员生活顿失依靠。也因为年纪尚轻,中风可能打击了当事人曾有的梦想,或让当事人一厥不振。
先说说忠明吧,他的孩子每周固定时段找我谈话。偶而,我也会和忠明电话联系,忠明不愿意多提公司发展的现况。我只隐约从孩子身上得知,合伙人也支持忠明的复健,希望他复健后能够回到公司继续并肩作战。但忠明对复健态度十分被动,只要看到自己没办法完成医师开立的复健清单,或进步不如预期,就砸物品开骂。不论在家或公司,忠明也总是一不顺心,就发脾气。
孩子总是边说边掉泪,而我总是告诉他:「爸爸气的不是你们,他气的是自己......气自己没有办法和以前一样。」
▍ 把握黄金复健期 积极复健
而魏先生中风以后,听了医师的建议,努力把握发病后的前三个月,因为他知道中风后六个月内都是恢复的黄金期,但前三个月恢复最快。
「中风是人生的逗号,不是人生的句点!」抱着这样的想法,魏先生配合各项医师开出的复健菜单,积极参与治疗。魏先生很得意,自己虽然走路还是不便,沟通时眼睛仍然没办法直视对方。但至少语言功能,已经恢复到中风前9成。
「中风之后,我思考了工作和我的关联,决定是时候该换个环境了。」
魏先生向公司提出辞呈,公司不舍他离去,特别给了他一笔津贴以兹感谢。
▲治疗示意图。(图/CFP)
魏先生笑着说,「津贴当然是有比没有好,但是人生到这一刻,只换来一些钱,好像这也不是我真的想要的齁?」他说自己不担心未来要怎么生活,他想暂时先投入做一些公益,也或者在教育产业上能有一些发挥。「卖肝的生活过完了,现在总得卖点别的吧?我想我还有脑袋可以卖的!」魏先生还是笑着,我想,这种幽默的态度,大概帮助这个三口之家度过了不少需要支援的时刻。
看他笑着,我觉得好欣慰,这样一个家庭,遭逢打击时仍能有父亲的幽默可以作为调剂,有父亲的勇敢作为示范。果然,卫风的孩子,虽被列为高风险关怀的一个,在学校的各项表现总是让人为之一亮。
这两个故事,这两个家庭,都分别遭遇了中风的打击。
患者都需要和后遗症共存,复健的过程都有遇到阻碍,但心态不同进步的速度也不同。我们的神经、大脑都具有可塑性,即使受损了,也能借着各种训练,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复健过程虽然挫折,且辛苦,有时看不到终点,因此情绪低落,或忧郁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你想被心情困住你的人生多久?你想把握中风的复健黄金期,还是想把黄金期都用来情绪低落呢?
复健的过程,可以加入专业人士带领的病友团体、或是主动寻求个别会谈,持续地让自己在心理上获得支持。
有了专业的支持,能减轻心情上太多依赖家人,减少对家人发脾气的次数。有了正向循环,才能把危机变转机,把家人变队友啊!
本文经授权转自:爱长照【当一家之主中风倒下了,要怎么振作呢?两种结果,你选哪边?】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 版权声明:图片为版权照片,由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CFP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