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网路.瓶中信

散文

接到一封陌生脸书私讯,读着读着,不禁红了眼眶,那是一封来自二十多年前一位小听友的来信。顿时有种奇妙的感觉,像孤寂地漫步沙滩上,面前突然漂来一封瓶中信,带我回到曾经美好又温暖的过去。

信中写到,当时小学四年级的她,每晚必收听我主持的「儿童故事列车」,那是一天结束前的精神食粮。即使与父母出门晚归,仍坚持听完节目才愿意去洗澡睡觉。

她回忆,在那个网路资源不若现在丰富的年代,因着一个广播节目的陪伴,听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是很珍贵的心灵滋养。她记得我选播九歌出版的一套少年小说回家》,当听到故事中父母离异的小男孩,知道妈妈即将有新家庭时,还躲在棉被里大哭一场。后来,她用存了好久的零用钱将这套少年小说抱回家,至今仍保留着。

她还提及另一件难忘的事:曾因遭遇小女孩间困扰的人际关系问题,特别打电话到电台朱玲姊姊诉苦并寻求慰藉,她深深感谢我的耐心聆听;如今已是一位母亲,也担任学校辅导老师的她,不仅每晚为孩子说着床边故事,也同样用爱心与耐心协助每个需要的学生

这封来信,让我这已呈半退休的广播人心湖掀起阵阵涟漪,进出播音室已过三十四个寒暑未料当年的辛勤耕耘,对一个孩子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我从抱着一叠厚重的黑胶唱片走进播音室,到现在只需从电脑资料库拉出曲目即可播放;从全国只有三十三家合法电台,到如今空中有数不清的无线电波交错、网路直播盛行,广播型态的兴衰递变就像翻过一页又一页的历史。身为资深广播人,我曾制作主持过多样类型的节目,但最怀念的依旧是与小朋友互动与说故事的儿童节目

当年因着声音特质与喜欢小朋友,我开辟了那个每晚说三十分钟故事的儿童节目,为了丰富故事的戏剧性,我变换着各种声音,或纯真的小孩、或年迈的老人、或温柔的少女、或粗鲁的壮汉,一人分饰多角,借以增加小听众的想像空间

这对痴迷于声音表演的我既是挑战,但也享受着扮演「声音魔术师」的乐趣。在那个网路尚不发达的年代,每晚听着朱玲姊姊说故事成为许多孩子睡前的陪伴,而他们最直接的回馈方式即是写信给「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大姊姊。在纯真的文字间,我读到孩子们丰富的想像,而我也以最诚恳的话语在节目中回馈。有趣的是,有些孩子甚至会感谢「广播剧团成员们的精彩表演,殊不知这是我一人的剧团呢。

当年的朱玲姊姊即将迈入耳顺之年,成为朱玲奶奶,但广播一直是我的最爱,借由一支麦克风传递美善的初衷也始终未变。期待某一天,我会再收到另一封来自听友的网路瓶中信,同样诉说着收听节目的种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