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因有大师而成为大学!文学巨擘杨牧教授辞世 东华校长悲痛

赵涵捷校长曾请人撰写「澜光明朗.灿献东华八字书法刻于石上,其中「献」字就是指本名王靖献杨牧教授。(图/东华大学提供,下同)

记者王兆麟花莲报导

国立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杨牧教授(本名王靖献)于3月13日辞世,享寿80岁。杨牧教授过世的消息不只震惊文坛,与他情谊深厚的东华师生,更深感不舍,悼念的文字如雪片般飞来。东华赵涵捷校长表示:「文学巨擘杨牧教授的过世,象征着台湾文学的天空彗星殒落,这不只是东华师生的一大损失,相信我们生活在台湾社会每一个人,心中无不深感悲痛。」

1940年出生于花莲的杨牧教授,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负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返回故乡花莲,任教于东华,协助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担任首任院长,并引进驻校作家制度,开启东华浓厚的文学创作风气。在他任内成立英美语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系、运动与休闲学系、经济学系、历史学系和创作研究所,实可谓东华人文荟萃的鼎盛时期。

杨牧教授有个梦想,要办一所小小的学院,师生一起读书、一起创作。获得创校牟宗灿校长的支持创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后,在东华校园,杨牧教授实现这个梦想,他经常带着学生绿树下或东湖畔上课,彼此读诗赏诗,对待学生就好像老祖父一般慈祥。在他崇尚自由学风的坚持下,东华成为台湾第一所没有上下课钟声的大学,因为杨牧教授觉得人的自律比他律更显得重要。

东华人都耳熟能详这件事情:位于现称人社一馆四楼有间杨牧教授的研究室,他常喜欢在研究室里凝望着窗外校园,缅想着记忆中曾是一片甘蔗田的老花莲景致;偶尔会在傍晚见到他独行在学院大楼长廊,或是眺望远处的海岸山脉。赵校长回忆杨牧教授曾跟自己聊天说:「我这一生几乎绕过大半个地球,花莲的山水意象,却始终是自己创作的源头。」

杨牧的诗与文享誉国际,先后出版专着逾50种,已翻译成十数种外语,并荣获时报文学奖、国家文艺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与瑞典蝉奖的殊荣。东华大学于2016年获得和硕集团童子贤董事长的赞助,在图书馆一楼根据杨牧在台北与西雅图书房蓝本,打造出「杨牧书房」,展示其创作手稿珍藏史料与各类藏书1,200册,设置文学讲堂与电子典藏区,提供阅览并举办文学讲座

大师杨牧生前与东华大学校长赵涵捷于「杨牧文学研究中心」前合影

自2013年开始,东华每年举办「春天读诗,读杨牧」的活动,结合文学与音乐、舞蹈与戏曲演出,更是艺文同好期待的年度盛会;东华并于2018年特别成立「杨牧文学研究中心」,深化累积杨牧文学资料,提供全球学者深入研究杨牧,朝向建构杨牧学」长远机制来发展,当时杨牧教授还跟大家表示:「自己一生研究别人,然后为山为水写诗,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被研究的对象。」

赵涵捷校长曾于2017年请人撰写「澜光明朗.灿献东华」八字书法刻于石上,其中「献」字就是指本名王靖献的杨牧教授,景观石还有杨牧教授的手印。赵校长表示:「记得梅贻琦先生讲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杨牧先生是文学大师,他曾经驻留于东华留下的深刻印记,使得东华因有大师而成为大学,永存在师生的校园记忆中不灭。」

►我该答应女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