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灌溉工程 列入世界遗产

游客乘船游览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灵渠。(中新社资料照片

浙江衢州龙游姜席堰。(CFP)

四川成都市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CFP)

国际灌溉排水协会ICID于加拿大召开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当地时间13日晚间公布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大陆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岷江上游340公里处,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主持,建于西元前256年至前251年间,经2000年整修,至今仍能发挥作用。都江堰工程引长江支流岷江灌溉成都平原,目前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造就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周边古迹众多,2000年与青城山共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引水造就天府之国

灵渠俗称为「陡河」,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开凿于西元前214年的秦代,是沟通长江水系湘江珠江水系漓江的重要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一直是岭南中原地区之间的重要水路交通,直到近代由于交通发达,于1958年正式断航。此后历经整修,目前主要以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目前灌溉面积约6万亩。

姜席堰位于浙江省龙游县,始建于元朝1330至1333年间,由龙游达鲁花赤(元朝地方首长职称蒙古族察儿可马主持修建。渠首衢江支流灵山港引水,利用S形河湾河床高差等自然条件,引水灌溉3.5万亩农田,并兼有排洪、排砂和通航等功能。建造近700年来,姜席堰至今持续发挥作用,是灵山港堰坝体系中保留最完整的水利工程。

盼推广珍贵科学经验

长渠位于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相传为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为水攻楚国所开,兴建早于都江堰、郑国渠,被称「中国第一渠」。长渠最晚至南宋时期就发展成完整的灌溉系统,是古代「长藤结瓜」式灌溉工程的代表,灌溉约30万亩农田。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国际灌溉排水协会于2014年所设立,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目的在发掘与保护全球有历史价值的水利工程,期望将珍贵的科学经验推广至全球。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每年申报一次,今年为第五届。大陆共有17处古代水利工程申遗成功,除了上述4项工程,还有四川乐山东风堰、诸暨桔槔井灌工程、陕西泾阳郑国渠、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