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脑瘤存活期仅14个月 新型治疗帮助患者续命

土城医院副院长魏国珍(左)表示,胶质母细胞瘤好发于男性,诊断年龄中位数为64岁,发生原因不明,只能靠提高警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王家瑜摄)

脑瘤令人闻之色变,其中最恶性的莫过于胶质母细胞瘤(GBM),即使接受手术、化放疗和标靶治疗,总体存活率只有14个月。医师指出,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原因不明,且容易在短短数月就复发,若能及早发现,传统治疗搭配新型的肿瘤电场治疗,可望获得更多续命机会。

前台湾神经肿瘤学学会理事长、土城医院副院长魏国珍表示,胶质母细胞瘤好发于男性,诊断年龄中位数为64岁,正是退休该享清福的年纪。根据国健署癌症登记资料显示,台湾近7年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数,从2015年的337人到2021年401人,成长近2成。他分析,可能是近年电脑断层检查可近性增加有关。

研究显示,患者即便接受手术切除肿瘤,同步化疗放疗、标靶治疗三管齐下,总体存活期仅有14个月。魏国珍说,由于胶质母细胞瘤异质性高、复发率高,且受到血脑屏障阻碍,使得药物治疗选择有限,存活率极低。

魏国珍分享一名30多岁台商案例。他在大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在当地手术后,短短几个月就复发,于是回台寻求治疗。当时他病程已经8、9个月,单侧手脚无力,讲话也有些障碍,医疗团队先动手术将肿瘤拿干净,接着使用「肿瘤电场治疗」,后来这位病人发病2到3年才离世。

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创新的癌症治疗方式,美国于2011年核准上市,卫福部则在今年5月核准在台使用,适应症为已接受手术、放射治疗及标靶药物治疗的新确诊或复发性成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透过电击治疗贴片,将电场传送到肿瘤位置,抑制癌细胞分裂。可以照常从事日常活动。病人须在头部贴上4个贴片,搭配可携式装医疗装置,日常生活可照常进行。

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记忆衰退、语言障碍、认知缺损、感觉异常、肢体无力、癫痫发作等。魏国珍提醒,胶质母细胞瘤目前发生原因不明,难以预防,只能靠提高警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