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哥论球/久违了自由人战术何在?
文/何长发
讲到了1974年德国轰动世界杯的自由人战术,发哥连想到了30年前的1984年台北办世界女足邀请赛时,中华木兰迎战卫冕而来的德国女足俱乐部时,总教头陈定雄使出酝酿已久的「扫把脚突击」战术,第一代木兰大姊黄映雪果然扮演此角色奏效,从后场突击进攻破网了,该场木兰2比0漂亮赢球。
▲第一代中华木兰扫把脚黄映雪(飞踢者)当年场上英姿。(图/黄映雪提供)
Sweeper就是足球场上称的扫把脚,也叫清道夫。而自由人脱胎自后防扫把脚战术。74年德国队的「自由人战术」捧出巨星碧根鲍华,而84年木兰队的「扫把脚突击」战术也使黄映雪更加名留木兰青史。
上篇发哥论球谈德国足球转型时提过,德国人天生的纪律性和战术素养,使得球员们在球场上总能做到一丝不苟地执行主帅的战术,而且总能表现出很强的团队精神,这让德国足球天生就是一种注重团队力量的集体足球。但这绝不意味着德国足球并不重视球星的作用,事实上德国足球历史上知名的自由人战术,就是一种非常依赖球星个人能力发挥的战术。
自由人比较正式的称呼为Libero,也有人直称之为Freeman,而Sweeper就像是其孪生兄弟,但两者内涵却大不同。
在本队防守时无论对方的核心球员在球场的哪一侧活动,自由人的存在,都可以在不破坏本队防守体系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进行防守,而在进攻时自由人的调度和后插上则会让对方的防线陷入混乱。
自由人脱胎自后防扫把脚战术,在上世纪60年代阿根廷名帅赫雷拉开始在义甲赛场上使用Sweeper,将一名后卫放在整条防线之后随时进行补防,这样在球队防线被对手突破后,清道夫依然可以及时补位继续进行防守,正是清道夫位置的出现,让义大利足球有了链式防守的美誉。清道夫的主要任务还是防守,自由人则需要同时做好攻防两方面的任务,而首个知名的自由人就是德国足球皇帝碧根鲍华。
之前Sweeper主要由中后卫担任,但碧根鲍华起初踢中场后腰,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位置后撤改踢清道夫。而和中场出身的普通清道夫相比,碧根鲍华在回到后防线后依然会积极参与球队的进攻。处于阵型最后的碧根鲍华视野更加开阔,对场上形势也看得更清楚,可以通过自己的调度把球传到对手防守的薄弱位置。而他的后插上也总是让对手措手不及,成为了德国撕破对方防守体系的一个利器。
▲1974年前西德队由碧根鲍华(右)扮演场上自由人与荷兰克鲁夫对抗。(图/FIFA提供)
与南美足球那种球员各自为战的战术、或者荷兰足球那种相互补位全攻全守的战术不同,德国的战术可以说是一名自由度很高的超级巨星,加上其他10名严格遵守战术纪律的配角。不过权利越大责任也越大,要想踢好自由人位置,球员必须具备攻防两方面的超高水准,既能在后场及时补位协防,又能组织球队进攻,还要有从后场及时插上给对手致命一击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全队甘心为其一人服务。也正因为如此,碧根鲍华之后德国足坛一度找不到合格的自由人接班人,直到1996年沙马才算是再次踢好了自由人位置。
如今德国传统战术已销声匿迹,在当今足坛使用Sweeper战术的球队依然还能偶尔见到,比如2004年在欧锦赛爆冷夺冠的希腊,就是主帅雷哈格尔在球队使用了复古的Sweeper战术,而以清道夫为基础的链式防守也保留了下来。但使用自由人战术的球队则几乎已经绝迹,这主要是因为自由人位置的要求太高,除了攻防能力全面之外,自由人还必须有很高的阅读比赛能力,而且要成为全队核心,他还必须有很强的领导力,这也是自由人被称做「球场上的教练」的原因。
近来也有一些球队尝试过效仿类似自由人的一些做法,比如让中后卫承担一部分组织球队进攻的责任,或者在球队进攻时安排两个边后卫同时压上,而让中场后腰回撤到后防线担任伪中后卫协助防守。但这些做法都只是学习自由人的某一方面做法,但现在没有哪支球队能够把攻防重任全部交由队内的一名球员来承担。比如在2012年欧锦赛义大利对西班牙的小组赛中,义大利主帅普兰德利就安排后腰德罗西回到中后卫位置,但当时德罗西基本留在后场参与防守,虽然也会用长传组织进攻,但基本没有后插上带球突破助攻的情景。
由于自由人位置对球员要求过高,在碧根鲍华之后德国无论是奥根塔勒、马泰斯、杰利梅斯都难说踢好了这个位置,只有沙马获得了一致肯定,而他在成名的1996年欧锦赛上也出现了一些致命失误。
当年的木兰老大姐黄映雪现在台中任教难得与发哥碰面留影。(图/何长发提供)
而在当今世界足坛,球员的分工已经越来越明确,即便是像C罗纳度、梅西这样的超级巨星也必须融入球队整体,而不是让全队服务一人。现在需要的是全队团队合作,而不是把攻防重任全部交由一人承担的自由人。
因而现在强调整体协作力量,讲求更快速更要求效率的快速攻防战中,Libero这种场上的自由人几乎是消失了,倒是还能看到Sweeper扫把脚的影子活现。
>>接收更多精彩赛事,欢迎加入《ETtoday运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