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姜老屋「异想考古博士」作品 看见在地创作能量

黄兰雅铃木贵彦两人,带着学生,去捡拾新屋水巷的「垃圾」,从捡拾的垃圾中,逐一挑选、清洗,放在大小不一的透明罐内,让学生转化成异想天开、2,000年后发现的考古物件?(图/市政府提供)

记者杨淑媛/桃园报导

透过艺术家进驻地方居民共同创作,是2016桃园地景艺术节的重要特色。在「 艺游新屋:环境艺术行动计划」中,置放于范姜第三栋老屋的「异想考古博士」、是艺术家黄兰雅与日籍艺术家铃木贵彦两人,与指导学生的创作作品

作品名称:「异想考古博士」,怎么会与地景和艺术有关?黄兰雅说,「异想」在日文意思,指的是发想,而任何的创作都需要发想。

发想可开启你与一般人,不同型态的想像方式。比如说,看到一件事物时,多数的人都很直观,但如经由发想,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会有更宽广的角度,丰富的色彩,甚至透过发想幻化成创作品?这也是艺术训练的方式之一。

而「考古」是对于过去人类社会研究,主要透过重建与分析古代人们物质文化与环境资料,包括器物建筑生物遗留与文化地景。

但在「异想考古博士」的作品中,呈现的却是:我们现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在经过2,000年后的人类考古挖掘后,「它」是什么?

▲▼2,000年后的人类「考古」发现后,认为是「古人」使用的面膜(现今的罐头瓶盖)。(图/记者杨淑媛摄)

黄兰雅与铃木贵彦两人,于新屋国中进行为期一周的授课,捡拾新屋水巷的「垃圾」。由「垃圾」中的生活物,引导学生去发想,而学生们果然发挥无限的想像力,例如,罐头瓶盖、蝉壳、废轮胎…可能是2,000年后的人类「考古」认为的面膜、蝉星人、方向盘…等生活物。

黄兰雅与铃木贵彦,透过仿拟制作考古标本作业流程,引导学生们,采以大胆假设与想像力,打破物件的既有知识与框架,为日常废弃物如各式瓶罐、坏灯泡钥匙圈等等,重新为物件创造一个异想故事,让大家看见在地创作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