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改不可 两会热议住房公积金
改革方向应朝着建立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图为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处建筑工地。(中新社资料照片)
大陆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随着全国两会再度走进公众关注的视野。(取自新浪微博@西安大交通发布)
大陆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运作至今已暴露不少缺陷,因此改革呼声在此次两会中再次浮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商学院院长徐玖平指出,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加重民企负担、抑制社会消费及制度功效衰减3大问题,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他认为,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实现「强制」向「自愿」的制度转换。
徐玖平强调,住房公积金由「强制」向「自愿」的过渡可能会有一个社会消化的过程,但改革已时不我待。
针对制度主要的3大缺陷,徐玖平解释,当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在5%至12%之间,由单位与劳工共同缴纳,换言之,住房公积金成为企业人事成本的一部分,对企业而言,负担肯定加重;一方面,企业不得不逃避缴纳,另一方面,纳缴与否将让民企陷入两难。
其次,由于完全依赖互助性缴存提供流动性支持,该制度从一开始就有强制性、互助性和专用性的性质,导致每年庞大的公基金余额实际上被「冻结」,隔离于社会消费之外;最后,公积金缴存收益率较低,难以跑赢通膨,造成公积金实际上的贬值,制度功效衰退。
徐玖平建议,应透过创新住房公积金融资方式、构建金融化融资机制,让绝大多数缴存人的个人公积金帐户资金成为可支配收入,并能够投入到社会消费之中,这对当前应对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成长具有特殊意义。
过渡期可双轨运行制
他表示,过渡期内,可实行「强制」与「自愿」的「双轨运行制」;一方面,在暂时保留机关事业单位强制缴款的同时,取消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强制缴存规定;另一方面,加速建立由新市民政策性住房金融支持的住房公积金自愿缴存政策体系,并积极试点。
徐玖平强调,「双轨运行制」的核心是取消民营企业公积金缴存的强制性,企业直接按可承受的人力成本向劳工发放工资,让劳工工资回归市场定价,而有贷款需要的可参与自愿缴存,并由大陆中央财政提供一定的补贴,以弥补「低存」损失,激励长期存储,最后实现低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