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人鬼跨界对话 蔡明亮首战VR竞赛威尼斯

图文/镜周刊

导演蔡明亮在台湾影坛定位既是「艺术」、又是「异数」。他的电影率先突破发行限制,进入美术馆与展览结合,始终与主流保持距离。在一片VR(Virtual Reality,虚拟实境)热潮中,自嘲是科技白痴的他却被厂商相中,以5千万拍出近1小时的VR影片《家在兰若寺》,更入围威尼斯影展新增的「VR竞赛」单元。

挑战媒材,蔡明亮依然蔡明亮,用高端技术放胆实验手工电影」,在改造的废墟里进行文明与荒芜、人与鬼的跨界对话

3年多前,蔡明亮和演员李康生搬到新店的山上,地点位于一长排双层楼房废墟的中央。他们整修其中2户入住,但「邻舍」至今荒凉。2人合作舞台剧玄奘》不久,李康生颈部怪病复发,蔡明亮为陪他看病、照顾三餐,几乎都在身边。即使拍片欲望蠢蠢欲动,他清楚知道自己哪都不想去,想拍的只有3个:李康生、家里望出去的一道墙和废墟。

蔡明亮开始写电影《家在兰若寺》(以下简称《兰若寺》)剧本,「兰若寺」不是《倩女幽魂宁采臣聂小倩的相遇处,而是家旁边整排弃置多年的透天厝,剧情则由李康生的病出发。去年10月,积极开发VR数位内容的台湾HTC(宏达电)请蔡明亮拍VR影片,他提出《兰若寺》构想获得同意,影片也由HTC与VR公司JAUNT CHINA联合出品。

为什么找蔡明亮拍VR?HTC虚拟实境内容中心副总经理刘思铭说,「因为蔡明亮是艺术家,HTC想借重艺术家对新媒材的野心和实验,开创VR数位内容的更多可能。」蔡明亮透露,HTC上门前4个月,有中国厂商邀他拍VR影片,他努力做功课,却发现大家多半认为这媒材是游戏,只想进入VR玩耍,因此婉拒。但HTC态度积极、不限题材,提供各种动画实景、剧情影片给蔡明亮参考,让他重燃兴趣。

拍摄VR影片,蔡明亮首先要问的是:美感在哪?他看过许多影片都觉得不好看,像进入立体但电子感的世界。加上VR没有特写、构图,要怎么让事情发生、吸引观众?试拍3、 4个月,蔡明亮发现VR的距离变化。「镜头高度不同,空间感就变了,像站着、坐着与蹲下观看的差别,很奇妙。」他清楚自己的VR影片不是游戏互动,而是观看,美术也成为影片最重要的环节。

蔡明亮找来合作伙伴艺术家高俊宏美术设计李天爵,讨论VR影片的空间怎么玩?日新月异的特效科技,蔡明亮无感,反而从片厂搭景拍摄的经典得到启发。他以1920年代穆瑙(Friedrich Wilhelm Murnau)的默片或美国片《猎人之夜》(The Night of the Hunter)为例,「布景道具的『手作感觉不太真实,但美到不行,是电影才有的神奇和感动。」所以3人回过头来,寻找早期片厂电影创作的「手作」过程。

《兰若寺》里的「手作」,主要是处理废墟的空间,还有道具、陈设。偏爱在废墟创作的蔡明亮,2012年无意中发现高俊宏在废墟里的画,将此场景收入电影《郊游》。2人接着合作舞台剧《玄奘》,以大型白纸代替布幕、背景,共同研究炭笔画与纸的声音、质感、揉纸、撕纸…而《兰若寺》则是《郊游》与《玄奘》后,创作的化学变化。

高俊宏说,废墟的空间有种鬼魅感,好像会飘,但《兰若寺》如果专注在废墟,会和《郊游》很像,所以重点改在《玄奘》后开发的「纸的语言」:纸的断裂、破碎、飘飞等,「多了纸,好像多了新的生命,从墙里长出来。」

剧组在废墟墙面楼梯间贴上层层纸片,1天要5、 6人、甚至7、 8人来糊,花了1个月。墙上的纸遇下雨、漏水一直在变,或是糊到像面具那么厚,可以撕开、撑起,久了就产生不同面貌,非常可观。细腻的手工制作场景都靠慢慢摸索。有一次试验火烧纸,才一把火,就把贴了半个月的成果烧个精光,全部归零。这才学到火烧前得喷水、让纸湿透,燃烧慢,也易控制。

《兰若寺》的场景在3人联手打造下,做出剧场感。「你知道这是废墟,但它让人觉得是个不知道在哪的空间,这也是我拍《兰若寺》很想做的一个部分,就是『造型』。电影中每个东西都似真似假、有创造性。」蔡明亮利用VR独特的空间感,发挥场景的整体造型,不讲故事,以视觉刺激观众思考。

片中李康生生病了,蔡明亮的班底演员因此重聚:妈妈陆弈静的鬼魂来照顾、鱼精尹馨现身陪伴、邻居女鬼陈湘琪也很关心…在VR摄影机24个镜头、260度的拍摄下,演员走位得拿捏与摄影机的距离、注意怎样才不会变形。蔡明亮则因VR摄影的即时监看荧幕画面变形、只能看到正中间,干脆不用,直接在现场看,「感觉像回到最早拍35厘米电影、还没监看荧幕的年代,脑海要先构图、专注现场细节,当下取舍。」非常重视光影的蔡明亮,也请合作多年的电影摄影师宋文忠协助,大阵仗打光。

《兰若寺》筹备半年多,拍摄时演员与天气都很配合,本来要花7天、结果4天杀青后制则很辛苦,做了2个多月。蔡明亮认为,24个镜头的后制缝合是VR技术很有趣的地方,可调整置换、产生多种可能:即使360度的摄影,让每场戏都在现场的蔡明亮「无所遁形」,但后制缝合时,却可以把他的影像去掉。

不过VR后制因影像档案庞大,时间多花在等待电脑运算。剪接时,蔡明亮须以头戴显示器观看,然后告诉剪接师希望如何修剪,而修剪的结果电脑又得再跑一次,往往一等就是10几分钟,与电影剪接既能与剪接师一起看片,且能马上见到效果,完全不同。

从排斥到接受,蔡明亮反复叩问「VR究竟发明来做什么?」通过《兰若寺》,他发现,「所有媒材只要认真想,都可以为自己所用。再怎么说,它就是个工具。」他对反其道而行的「手工制作」信心十足,「我很开心第一次做VR做成这样,是很敢的,我还是我自己。」

更多镜周刊报导【蔡明亮挑战VR】重新定义VR 不是实境是梦境【蔡明亮挑战VR】硬要拍鬼屋 名导眼中的阿飘竟是这样【蔡明亮挑战VR】之四 李康生罹怪病 「另一个境界」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