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潮音乐杨锦聪 让音乐直接贴近生活

图文提供/魅丽杂志

绰号洋葱杨锦聪,走过剥洋葱般的内心探索之路,洋葱令人流泪,却也是美味的神秘关键,从热爱音乐的莽莽少年,到沉浸在苏菲旋转的心乐天籁,透过整合自己的身与灵,航向音乐的蓝海

声音是最奇妙的载体之一,透过声波的传递,妈妈可以叫张君雅小妹妹回家吃晚饭,里长伯可以通知里民来参加活动,人跟人可以传情达意有效沟通,而音乐家透过声音,不管是歌唱还是乐器演奏,可以轻易让人欢笑也让人落泪。

当声音变成音乐,它作为载体的本质不变,却因为里面蕴含的情感,成为最动听的一种声音。多数人与音乐的关系是聆听,而少数人选择创作,或者投入音乐生产的链结里,那是心中有股难熄的热情之火不断燃烧,非得让自己全然浸润其中,才会舒坦与解脱。「为了音乐,虽千万难吾往矣」,应该是退伍之后就进入唐山乐集卖乐器和演奏会门票,后来创办风潮唱片的杨锦聪最好的写照。

就是爱音乐打杂送货也愿意

一九六〇年出生在新竹香山贫穷农家的杨锦聪,成长的过程一如这个世代的其他小孩,大家都赤脚上学,看云州大儒史艳文藏镜人在电视上相搏,不同的是他比其他的孩子更喜欢上音乐课,连校长也会指定他带着同学唱歌,他回忆道:「小学时,哥哥给我一支五块钱的塑胶笛,我在放牛时总是自己吹着一些简单的单音,却乐在其中,现在想起来,这也许就是我音乐生涯的启蒙。」

进了香山国中之后,杨锦聪参加管乐社,学会小喇叭,后来考进学风自由的新竹中学,还是一样参加管乐社,还是一样吹小喇叭,不同的是,因为开始接触古典音乐视野逐渐展开。毕业之后考上交大运输工程管理系,杨锦聪自认不是爱念书的好学生,甚至因为难以兼顾课业,两度萌生休学念头,最后还是挺紧牙关撑过去。但是大学四年,他组了合唱团,学会吉他演奏,更重要的是,确立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甚至暗暗下定决心,毕业后要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

虽然大学时他立下了这样志愿,退伍之后既无裙带关系,也非相关科系,于是只好进入唯一愿意用他的唐山乐集,做些庶务性的工作,「那时候薪水低,又辛苦,常常要骑着摩托车到处去卖国乐演奏会的门票,连下雨天也不例外,但是即使如此,因为跟音乐还有一点点关系,我还是甘之如饴。」杨锦聪如是说。

音乐不一定要有主张而是产生氛围

只可惜,再多的热情也难以力挽狂澜。唐山乐集三位股东之间的争执简直如家常便饭,不多久即陷入困境,杨锦聪于是离开是非之地,考入牛顿杂志担任行销工作。不过有趣的是,杨锦聪人虽然离开了唐山,心里却依然挂念,常常利用假日回去帮忙。

一九八八年,政府开放两岸文化交流,唐山乐集的老板见机不可失,于是来找杨锦聪共同成立新公司经营中国音乐市场,「那时我才二十八岁,初入社会不过几年那有钱,于是回故乡请父母帮忙,他们和一些亲友合凑了一百万,风潮这家公司才得以成立。不过那时虽然实现梦想,可以经营音乐事业,但是没两年就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入不敷出,背债几百万。那时候我非常痛苦,每每想要放弃。后来家人来台北了解现况,我们坐下来仔细检讨,发现所有发行的唱片中,只有一张询问度最高,叫做『中国梵乐』,白话来说,就是一张佛教音乐。」

这个发现后来成为杨锦聪音乐事业的转机,接下来的一年风潮一共发行六张唱片,每张都是精致的佛教音乐,张张销售长红。这个事件给杨锦聪很大的启示,他发现音乐其实不一定要有所主张,而是可以作为一种氛围,或是直接贴近生活,于是从这样的概念发展出一系列的健康音乐、风水音乐、环保音乐等,直接脱离主流音乐的范畴,自辟蓝海市场。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魅丽杂志 68期 / 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