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4℃还洒水 怎么就“屡说难消”?

(原标题:零下4℃还洒水,怎么就“屡说难消”?)

媒体报道,11月29日早高峰时段山东枣庄街道因洒水车洒水致路面结冰导致行人滑倒。有市民表示,洒水车在零下4℃的天里还在洒水,仅自己看到就有十余人滑倒。据悉,枣庄市区多个路段存在类似情况

面对“洒洒洒”导致的“摔摔摔”,枣庄市中区环卫局工作人员回应称——因近期扬尘严重,所以按照有关要求定时对城区进行洒水降尘。并称目前已要求洒水部门停止洒水,以后2℃以下就要停止洒水。

虽然当地有关部门及时解释了原因,也做出了调整,但“按照有关要求”、“定时”等表达本身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洒水,不该是一个机械的、程式化的工作,而是一个需要考虑效果、照顾常识的工作。

问题来了:温度0℃以下还洒水的现象,已不是一次两次被批,为什么这番景象就“屡批难消”?

洒水车的功能是洒水,但环卫部门的工作是让洒水更科学和有效——其KPI不是每个月固定洒多少次、多少吨水,而是要根据实际需求及洒水取得的实际效果评判

归根结底,这反映出涉事单位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某种固化思维束缚了日常的工作。

北方的冬季,寒冷而干燥,路面经常会有积尘,洒水确实有利于抑制扬尘、减少雾霾。但冬季的低温容易导致路面结冰,会提升过往车辆的危险系数

在类似事件中,一个应该明确的原则是,不能为了达到一个好的目的,而制造另一种坏的后果。枣庄的这起“洒水事件”,就制造了多处“小型交通事故”,明显得不偿失。

事实上,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此前,洒水车在雨天作业的现象,也曾遭受不少质疑——毕竟这会影响市民出行、威胁生命安全。后来多地回应称,下雨天洒水,是因为下雨天的地面往往会产生许多泥水雨水又冲不走,为了保持雨天时的地面整洁,洒水车就得利用这一“最佳时机”出动。

但也有些地方承认是工作机制不对。比如今年6月,河南洛阳嵩县市民拍视频称洒水车在下大雨时仍在作业。嵩县环卫大队回应称:当天下急雨,通知取消作业不及时。但大雨天停止洒水作业,还有必要等通知吗?

所以,面对这些明显违背常识的离奇操作,该转变的,不仅是工作方式,还有工作作风

更深层面去看,类似案例暴露出的,是一些基层部门僵化的工作思路——唯通知、唯要求、唯上级,不讲实际和常识。但工作程序如此死板,显然并非仅是一线工人责任

这类的市政工作,事关基本民生,是最能体现有关部门的“服务有没有做好”的指标。在类似案例中,一些人如果只是在稳定的岗位上,拿着稳定的工资,按照既有的模式去做事,那这很容易就滑向形式主义

回到此事上,大冷天洒水、下雨天洒水等事件屡遭诟病,有些基层单位也该“长长心”了——这样的低级错误不该再犯,这样的僵化工作作风也不该再有。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