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上亿年恐龙「大脚印」 期待温暖保护

本报讯

下面盖一层约30厘米的黄土,上面铺一层塑胶薄膜,有科研需求掀开,然后再覆盖上。自从沉睡的地下被「唤醒」以来,甘肃刘家峡上亿年恐龙「大脚印」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被保护着,但仍有一多半在「喊冷」,期待保护棚等温暖设施

刘家峡恐龙「大脚印」发现于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水库北岸,由恐龙足印化石群、恐龙卧迹尾部拖痕粪迹等构成,在地质年代上多属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4亿年至1.2亿年之间。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韩高培介绍,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自上世纪90年代陆续发现以来,已经揭开10个大小不同的区域,目前除1号、2号、4号、6号区域保留外,其他的都已经掩埋。其中,1号、2号、4号、6号区域共揭露面积2800平方米,已发现10类172组1831个足印。

近年来,专家在这里陆续识别出翼龙和鸟脚类恐龙足印,认为该恐龙地质遗迹足印之大、类别和属种之多、保存之清晰完好,为世界上所罕见,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和研究价值

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2001年这里被甘肃省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10月揭碑开园,正式对外开放。近年来当地政府已投入资金800万元,完成了1号保护棚、地质公园大门标志碑、办公用房、地质遗迹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以来,在国家支持下,总投资4000多万元的甘肃恐龙博物馆主体工程在当地已经完工。

「恐龙足印化石最怕的就是在风吹、日晒下,慢慢风化、开裂和变形,我们知道它们非常珍贵,但现有条件只能做到这一步。」韩高培介绍,目前发现的1831个恐龙足印,只有位于1号区域的400多个加盖了保护棚,得到较好保护,限于地方经济条件,其他位于2号、4号、6号区域的1400多个足印,只能用覆盖黄土和塑胶薄膜的方式,进行最简单的保护。而一些自然裸露在外的其它古生物、节肢动物虫迹化石,至今仍遭受着风吹日晒,风化比较严重。(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