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忧郁与失智正相关 50岁起培养「防治」好习惯

▲做运动也对避免失智有帮助。(示意图/达志影像)

文章也可以用听的

文/常春月刊

全台现今每5个人中就有1名长者,已有六个县市的65岁以上长者占总人口超过两成,这是根据内政部最新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面临身体机能衰退、记忆力开始变差,与社会逐渐疏离,甚至可能发生失去生活重心及子女离家空巢期,并容易产生失落感,这些都可能增加罹患忧郁症的风险。

忧郁症和记忆力衰退经常同时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哪个先发生尚不清楚,一份2024年6月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期刊网路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忧郁症状与老年人之后的记忆力衰退状况有高度双向关联。

该研究由伦敦大学学院学者进行,采用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LSA)进行分析,ELSA每隔一年收集资料,研究对象为8268位居住在社区的英国人,平均年龄64岁,55%是女性,观察2002-2003年到2018-2019年间的变化,追踪长达16年。一开始呈现较多忧郁症状者更可能在后期经历较快的记忆衰退,而在一开始记忆较差的人则更可能在后期经历更多忧郁症状。也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助于减缓记忆力衰退。

适度压力有益,一旦过量产生伤害

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研究所暨医学系兼任教授赖德仁医师说明,人类在应对压力时会分泌皮质醇,适量分泌对身体有益,但若持续分泌过量恐会伤害大脑,造成海马回、前额叶萎缩。忧郁症患者大脑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减少,会造成海马回萎缩变小,而影响记忆,特别在中老年族群中,患者有更多的记忆障碍,未来较容易有失智的风险。

至于脑部退化产生的记忆障碍,未来也有可能会引发忧郁,所以老年忧郁症与记忆力衰退两者间的确有所关联。他表示,与一般老年人相比,老年忧郁症患者更容易失智,医师须特别留意两者的症状,了解先后顺序、原因。失智症是大脑认知功能退化的疾病,近期的记忆力会出现障碍,东西忘了放哪里或重复问他人同样的问题,较严重的话会有被偷妄想、忌妒妄想、视幻觉与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老年忧郁症则可能来自脑部退化、脑血管梗塞、甲状腺低下及一些与老化相关的事件等(例如孤单、经济不佳、身体疾病等),变得比平常没精神、常抱怨身体病痛、不想吃东西、对事物失去兴趣……等症状。

老年忧郁不是正常老化

赖德仁提醒,老年忧郁常被误认为是正常老化现象,但老年忧郁症患者自杀率高、会导致原来的身体疾病更恶化,且并发的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记忆障碍)更会导致失智症,所以需特别留意长者的身心状态,如果有需要时,则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协助。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说明,台湾年长者的自杀率一直是所有年龄层最高,主要是高龄者就医率不高,缺乏病识感,容易与失智症混淆,上述的研究中提到监测记忆变化,有助于辨识及预防忧郁与失智症。家中有年长者的家人需认识老年忧郁症,可从长辈的生活状况留意,像吃得过多或少、嗜睡或睡得少、对原来喜欢做的事情起劲程度,主要与他自己之前相比是否有差异。

同时家人避免小题大作,随着年龄增长,在睡眠、食量及活动量上会渐渐减少,如果是忧郁症疾病而导致,应在两个礼拜到一个月间会明显察觉到。此外有不适的状况需想办法就医,如果长辈对看精神科有忌讳,不妨先找家医科让医师做确认。

培养好习惯,避免忧郁、失智上身

无论是50岁或60岁,还没正式步入高龄者阶段或刚踏入的幼年期长者,可试着养成一些习惯,包括做运动、培养嗜好、与亲友相聚、志工服务,也计划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列成清单。

叶雅馨提醒,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缓记忆力衰退,年长者不妨多安排打麻将、唱歌等有互动性的活动,避免长期坐着或看电视、追剧,属於单面项活动,无法增加反应度跟脑部记忆,对减缓失智与忧郁症的发生没有助益。

延伸阅读:。2025台湾迈入超高龄社会,1疾病将带来冲击,尤其有8成患者不知道已经生病了。医条列「10迹象」都是失智征兆,不是老化! 突然忘记某事但想不起来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