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统筹分配税款不应成为县市合并升格的诱饵
工商社论
日前新竹市长林智坚抛出「大新竹计划」,建议新竹县、市合并升格,引发一番热议;是否为了争取更多的统筹分配税款,也引起多方关注,其间复杂关系值得探讨。
首先,县市是否应该合并,须在「合则两利」的原则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综效(synergy)。就以新竹县、市拟议合并为例,因地属科技重镇,尤其是科学园区的存在,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产业升级,替国家创造巨额外汇与财税收入。若是能让县、市合并,事权统一,彰显共同生活圈的精神,科学园区之行政区划不再分属县、市政府管辖,将更助于资源整合、产业与经济发展。倘若县市合并合乎国家整体利益及社会成本效益评估准则,纵使遇到瓶颈,也应力求突破。
其次,县市合并成为直辖市,需要一定的最小人口规模。依照地方制度法第4条规定,人口聚居达125万人门槛,方可能升格为直辖市。问题在于此一门槛之决定,有无理论上及实证上的基础?当前议论中的新竹县、市合并升格案,其人口合计数只有102万人,并不符合升格资格。故而有政治人物建议修订地方制度法,迳行将直辖市之门槛下修至100万人。然而,县市合并升格,应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要有客观、合理的人口数认定标准,实不应透过政治力任意更张。
第三,依据地方制度法第4条,除了规定人口聚居需达门槛外,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都会区域发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区得设为直辖市。然而此项规定并不清楚。由于升格须经行政院核定,就应要有严谨作业过程与具体评估办法,其评估内容包括公共服务成本与品质、行政效率与协调成本、资源配置效率、产业发展与分工、劳工就业、都市发展、社会网络、生活圈运作、教育与文化、交通建设、医疗服务、社会福利、垃圾处理等方面;切不要沦为纸上作业、虚应故事。
第四,台湾需要几个直辖市(俗称为「都」),是个具争议性的问题。早期曾规划有北、高两都,乃至于北、中、高三都,其在平衡区域发展上,大致可以理解。如今台湾已有六个直辖市,俗称「六都」;新竹县、市企图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就将成为「第七都」。台湾需要那么多个「都」吗?或许有些人是为了选举及政治前途考量,行政官员也会因职等提高而升官加薪,但不宜以个人利益扭曲重大决策。
第五,县市政府争取升格,基于财政现实的考虑,就是寄望能够分配更多的统筹分配税款。现行财政收支划分法因牵涉到各方利益,已经二十年无法修订,仍然停留在北、高两市的框架上;但是中央统筹分配税款分配办法则是每年公布,尤其在五都升格时,更是大幅修订分配比率。回顾2001年9月公布的办法,除了6%为特别统筹税款外,普通统筹税款在各级政府的分配比率:直辖市为43%,县(市)为39%,乡(镇、市)为12%。到了五都局面形成时,2010年9月修正为:直辖市为61%,县(市)为24%,乡(镇、市)为9%。由此可见,升格为直辖市,就能参与分配那块税收大饼,财政诱因的确很大。至于目前的分配比率,则是自2014年6月起,6个直辖市拿61.76%,16个县(市)分24%,198个乡(镇、市)分8.24%。
第六,现行统筹税款分配的方式,对努力开发税源的县市实在并不公允。就以新竹县市为例,境内有科学园区的厂商,提供就业机会,创造丰富的营利事业及个人综合所得税,则是完全上缴中央,相对却分到过少的统筹分配税款,自然心生不平。据新竹市长林智坚表示,新竹县市一年创税总计1,900亿元,但统筹分配税款只占不到4%,凸显财政努力与税收分配上的不对称现象,自然成为争取升格的主因。
第七,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言,目前六都得到六成以上的统筹分配税款大饼,而有竞争力的县市更是企图晋升为直辖市,加入竞食大饼的行列。如此趋势发展下去,其他贫瘠县市只能分食剩下的鸡肋;必然助长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扩大,形成「富市」与「穷县」对立之极化现象,值得深思。
最后,统筹分配税款旨在弥补地方政府基准财政收支短差,自然不应因所属地方政府层级不同而有差别待遇。然而目前的分配方式,则是独厚直辖市,故而提供县市合并升格的不当诱因。未来在统筹税款之分配上,直辖市与县市(乡、镇并入县市)应立于同等地位,以客观、划一的公式来分配,其中除弥补基准收支不足外,且能多元、周延的纳入代表各地方特色的指标,并且赋予适当的权数,而非对不同层级政府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以期维护分配方式在行政层级关系上的中立性。至于县市应否合并与升格,不应受统筹款分配方式不同而影响应有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