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价跌跟「稻作直接给付」有关? 农民心酸酸

大雨将至,粮仓爆满状况更加严重。(图/张美雪提供)

记者曹悦华/采访报导

谷价大跌是「稻作直接给付」制度惹祸?农委会为提升国产稻米品质竞争力,今年(107年)一期稻作全面实施「稻作直接给付」与「保价收购」双轨并行制,而新制度初实施难免衍生许多问题,偏偏又要迎接3天的梅雨季农民面临「想拿钱又突然下雨」的窘境,实在好无奈。

《ETtoday新闻云》记者致电给台南无米乐稻米促进协会总干事张美雪,询问谷价大跌的缘由,她表示,这个状况其实每年都存在,因为收割机效能太好,所以稻子收割的量本来就很庞大,只是恰巧今年还没有明显大雨,加上烘干设备原先就明显不足,才会显得今年的稻米收成量爆增,实际上,确实比去年多,数量上升约两成,不如外界传言的那么多。

张美雪继续说明,当稻米收割量达到饱和,储存设备有限,加上大雨将至,农民难免产生强烈的不安感,会想赶快收成,导致市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就会发生谷价下跌的状况。

至于是否与「稻作直接给付」制度有关?张美雪分析利弊,她认为对农民而言,原先的保价收购制虽然看似有保障,但缴交公粮的稻米品质必须把关在湿度30度以上才符合标准,才能卖到每100台斤的保障价格930元,否则只会拿到每100台斤880元左右,所以农民才会尝试新的制度-稻作直接给付,不用缴交公粮就能领取每公顷1万5300元补贴,至少这些钱拿得到,也比较安心,不过连带缺点就是要自己销售稻米,能否在保存期限内完售,是农民最困扰的问题。

她无奈的说,偏偏这时候梅雨季又来乱,不少农民选择稻作直接给付制度后,已经有自销稻米的压力,如今又要连下三天大雨,农民急抢收,收割大量稻米等于又多了销售的负担,农民压力很大,只能说「想拿钱又突然下雨」真的好无奈,让农民叫苦连天。

对此,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署澄清,稻作直接给付的目的,是让农民除缴交公粮外,多一个选择,希望引导农民种植符合市场需求的稻米,或与稻米产销集团产区契作优质好米,并将好米直接销售市场。而稻谷保价收购制度仍存在,为保障农友收益,选择申报稻作直接给付农友,于公粮收购期间,仍然可以视市场粮价,自由选择是否改为缴交公粮不领给付金,如果市场价格不理想,想改交公粮,品质仍需符合公粮验收标准,因此农友仍需注重稻米品质,才能保障收益,并吁请农友勿青割,注重收获稻米品质,才能保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