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假米粉」充市 误食恐伤身

周刊/汪文豪

为抢救连年下降的稻米消费量农委会积极为台湾米找出路,但网路媒体「上下游新闻市集调查发现,最常见的米食加工品「米粉」,竟不是米做的!有近九成的品牌米粉主原料竟然是玉米淀粉含米量不符合国家标准,长期食用更可能营养不均。

米粉是最具有台湾特色主食之一,不但是夜市小吃常客,更是年菜餐桌上主角。许多人以为米粉是货真价实地由稻米加工制成,吃米粉也算响应消费稻米与支持台湾农业

可惜的是,当台湾粮食自给率进口小麦杂粮后,只剩下三二%(依热量权数计算)之际,如今连引以自豪的国民美食「米粉」,竟然都被不肖业者以进口玉米淀粉替代,使得本土稻米反而「易主为客」,沦为制作米粉的点缀性原料。

对照农委会公粮仓库堆存了七十三万吨糙米无处消化,国内使用量最大的米食加工品「米粉」,竟不是以米作为主原料,两相对比,何其讽刺!

根据官方定义(中华民国国家标准CNS一一一七二「米粉丝」定义),所谓「纯米米粉」是完全以米为原料,粗蛋白质要在五%以上;「调合米粉丝」则以五○%以上的米为主要原料,可混合其他食用谷粉或食用淀粉,粗蛋白质则必须在二.五%以上。

玉米淀粉来源也有疑虑

但根据上下游新闻市集从去年十二月底到今年一月中,前往中北部地区主要卖场、超市、生机店、农会等处购买五十二件品牌包装米粉,发现就有四十五件含米量未达CNS规定的下限五○%,这些都不够资格称为「米」粉。其中,更多达三十九件的含米量连二○%都不到。

尤有甚者,有许多标榜是「纯米米粉」或是「用纯米制作」的米粉,不是含米量稀少,就是根本没有米,明显欺骗消费者

除了用米量稀少,以玉米淀粉充斥外,某些业者还会再添加面筋或小麦淀粉等其他食品添加物;倘若业者未在产品包装外告知,对面筋或麸质过敏民众食用后,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而产生健康风险,并误以为是米粉造成,让真正的米粉背黑锅

此外,近年养生风气盛行,许多研究报告指出,食用糙米可以降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机率;市场上也出现许多标榜「糙米米粉」的产品,让消费者以为食用糙米米粉可以改善慢性疾病。但在这次调查中,抽样六件市售糙米米粉的含米量,发现落差非常大,从五%到一○○%都有。

消基会秘书长台大农业经济系教授雷立芬就认为,消费者花比一般米粉贵一倍的价钱买食用「糙米米粉」,结果这些产品只不过是以糙米为点缀的「玉米淀粉面」;当慢性疾病患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长期食用,反而可能摄取过多淀粉与热量,使病情加重…【全文请见今周刊841期 】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