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鱼「混」油 小心保健不成反伤身!

健康医疗网/记者关嘉庆报导

彰化县卫生局日前抽验10件市售深海鱼油胶囊,其中8件鱼油含量与包装标示不符,半数鱼油含量偏低,卫生局怀疑业者混油」,健康食品食安风暴也引起消费者恐慌。

误食鱼「混」油? 小心保健不成反伤身!(图/健康医疗网提供)

台湾预防保健协会理事长赵顺荣药师指出,由于渔获量短缺,在鱼油原料成本调涨,但又不想提高产品末段价格的情况下,就有厂商将鱼油原料混合玉米油在市场上贩售!因鱼油胶囊颜色外观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消费者不易察觉,导致纯度低的鱼「混」油产品充斥市面

如何辨识鱼油纯度?赵顺荣表示,「纯正」鱼油里含有鱼体油、Omega-3,所以Omega-3的比例就相当重要。例如一颗鱼油含量1000毫克,Omega-3纯度为30%,这颗鱼油所含的Omega-3即是300毫克,亦即300毫克为有价值的Omega-3,而700毫克为鱼体油。一般来说,Omega-3含量在50%以上的即可称为高品质(价值)鱼油,若厂商于外盒皆无明确标示,消费者就必须要考虑产品的品质了!若是来自品牌大厂的鱼油,一定会有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也就是COA,上头载明产品出厂的品质状况,包含产品纯度(含Omega-3/DHA/EPA)、重金属含量,戴奥辛检验等,所以从COA即可以了解产品纯度及品质。

不过,赵药师也强调,即使有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也未必与最终产品相符,所以厂商必须自主检验产品,消费者食用才有完整保障!而在定量检验的部分,厂商可以检验鱼油产品的Omega-3或EPA、DHA,来证实产品的实际含量与外盒相符,这也是消费者可以判断鱼油纯度的依据之一。此外,还需特别注意塑化检验,由于鱼油原料进口可能是使用塑胶桶装或铁桶装,使用塑胶桶装的鱼油原料,就可能会有塑化剂问题

除了鱼「混」油疑虑,赵顺荣也提醒消费者,注意鱼油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由于海洋污染严重,来自大型鱼类萃取的鱼油,海洋毒物重金属污染机率高也较严重;而来自小鱼萃取的鱼油,由于生命周期较短,相对安全性也较有保障。

赵顺荣药师指出,鱼油的萃取有两种方式,一为使用有机溶剂萃取,一为使用独特分子蒸馏的方式萃取,前者有有机溶剂残留的疑虑,且无法分离重金属,但由于萃取成本较为低廉,故会直接反应在原料成本上;后者则是必须使用大型精密仪器,以蒸馏方式萃取鱼油,同时亦可分离有害的重金属及毒物,成品较为安全,但是相对的原料成本亦会高出许多。

一分钱一分货,消费者购买鱼油产品,务必张大眼睛,仔细辨别产品鱼油来源;赵顺荣药师建议, 选择10公分以下小型鱼,添加足量维生素E,可降低鱼油氧化、维持稳定性,并以蒸馏萃取出精纯优质的鱼油,通过「国际品质认证之微生物、重金属检验、有机溶剂检验、塑化剂检验及成份定量检验合格」,或认明「SNQ国家品质标章」认证的产品,如此才能购买到安全无虞的鱼油产品,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资料来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