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妇跌倒手撑地酿骨折 医:3部位最高危
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时,常以手撑地,时而发生手腕桡骨等骨折意外。(AI示意图)
60岁苏女士赴美探亲,却不慎摔倒,有着骨质疏松症的她,右手撑在地上,竟就桡骨骨折,虽有打上石膏固定,但返台后右手腕依旧疼痛,到义大医院就医,发现桡骨愈合不正,接受桡骨截骨矫正合并锁定式钢板固定手术才改善。医师提醒,手腕桡骨、髋骨还有脊柱等部位,最容易因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提醒平日即可做阻抗力训练,来强化肌力与骨本。
手外科医学会理事、义大医院骨科部手外科主任吴金献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特征是骨骼强度受损,一个摔跤,即可能造成远端桡骨、髋骨、脊柱或其他骨骼部位骨折,尤好发于如上述苏女士这类停经后妇女。
吴金献指出,临床上有些移位不严重的桡骨骨折,可经由保守治疗,例如石膏固定,即得到良好恢复,但愈合过程中仍需密切X光追踪,一旦发生骨折移位就需手术介入治疗,才能够达到良好功能恢复,否则会如上述苏女士,后续需再进行复杂截骨矫正手术,合并锁定式钢板固定,才能达到功能恢复。
苏女士摔倒后,左侧桡骨(箭头处)严重缩短、愈合不正,导致右手腕疼痛无法施力。(图/吴金献医师提供)
据国民健康署2017-2020年「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发现,65岁以上国人的骨质密度,至少有一个部位量测出有骨松的比率为14.1%,约每7人就有1人有骨质疏松,女性高于男性(女性17.4%、男性10.4%),且随年纪增加。
吴金献表示,根据台湾成人骨质疏松症防治之共识及指引,防治骨质疏松症应摄取适量的钙和维生素 D3 摄取量,从事负重运动、肌力增强运动和平衡训练,以改善骨量和体能,并改善居家及公共环境,使用防护设施,防范骨折。
依美国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和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建议,50 岁以上成人,每日至少需摄取饮食钙量 1200 毫克(包括钙片补充剂量)和维生素 D3约800 至 1000 国际单位。饮食上,乳酪类、豆类、深绿色蔬菜、芝麻、金针、海藻、海带、香菇、小鱼干、头发菜、坚果类等都富含钙质,而吃含维他命 C 水果,如橘子、柳丁、奇异果、芭乐等,可促进钙质吸收。
苏女士接受桡骨截骨矫正合并锁定式钢板固定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图/吴金献医师提供)
防范骨松运动建议方面,吴金献表示,停经前妇女和年轻人以重量训练、负重有氧运动及阻抗力训练等较为合适;停经后妇女和长者则采用规律运动,可从事一般有氧训练、阻抗力训练及平衡训练等,例如慢跑、太极拳、球拍类运动、游泳等。
吴金献并提醒,长者如果身高比年轻时,矮超过 4 公分以上,应强烈怀疑可能有骨质疏松症,而肌少症也与骨质疏松症,有许多共同依存的因子,如果肌力下降,例如打不开瓶盖都可能是肌少症的征兆,建议就医筛检有无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