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致死率高于癌症 医吁提早「骨密度检测」防骨松

透过双能量X光吸光仪(DXA)进行的非侵入性骨密度检测仅须约5分钟,民众可迅速了解自身骨质状况,医师将根据检测的T值结果,提供适当治疗方案或生活指导,民众应及早筛检与治疗。(图/创异公关提供)

我国明年将迈入超高龄社会,随大量人口老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台湾髋部骨折率更居亚洲首位。医师指出,40岁以后骨质量就会逐渐流失,尤其停经后妇女流失量更为严重,3分之2的65岁以上女性有骨质疏松,且髋部骨折致死率甚至高于某些癌症,鼓励国人进行DXA骨密度检测,提早筛检预防骨质疏松。

高医大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骨科部主治医师、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理事长陈崇桓说明,骨质量大约25岁达到巅峰,40岁后逐年流失,尤其是停经后妇女,骨质流失情况更为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往往出现骨牌效应,引发一连串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褥疮、肺炎、尿道炎和静脉炎等多种感染,且1年内近半数老人会再度骨折,二次骨折的死亡风险更大幅上升。

陈崇桓指出,台湾每3名女性就有1人脊椎、髋部、肩关节或腕部骨折,男性约每5人有1人面临骨折风险,其中「髋部骨折」的致死率,患者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至24%,远高于许多常见的癌症,并有近80%的患者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陈崇桓表示,不少骨质疏松患者常等到骨折后,才察觉病情,提醒民众透过「驼、矮、痛」三大常见症状自我检测,并鼓励65岁以上停经女性、70岁以上男性、长期使用类固醇患者,以及50岁以上曾有骨折史或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子的民众,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此外,抽烟、饮酒、体重过轻等,也会增加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骨质疏松的治疗目标在于提升患者骨密度、降低骨松性骨折风险,陈崇桓表示,目前国内治疗药物多样化,医师会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口服或针剂治疗药物。他分享,曾遇过一位女性高龄长者,治疗初期骨折状况非常严重,以促骨生成药物搭配抗骨流失药物进行治疗,最终在一年内成功提升脊椎骨密度近20%,生活品质与背部疼痛症状也明显改善。

陈崇桓强调,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如同马拉松,疗程须以年为单位,与其他慢性病相比,更须耐心和长期坚持。患者应主动与医师讨论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以确保治疗效果并有效降低骨折风险。

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持续推动专科医师训练,并与各专科合作,建立全面医疗团队;学会也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广骨质疏松筛检,以提高国人对骨质疏松防治的认知,捐赠骨质密度筛检巡回车前进彰化偏乡,进行免费社区筛检,结果显示65岁以上女性中,近3分之2有骨质疏松,80岁以上比例更高达90%。

陈崇桓呼吁,「骨松早筛检、骨折不出现」,长者应正视骨质疏松的威胁,鼓励进行DXA骨密度检测,只要5分钟躺着测骨松,就能提早预防骨质疏松。他也建议,民众可以改善居家环境,保持灯光明亮、地面干燥,穿着防滑鞋以降低跌倒风险。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及规律运动,避免不健康的生活形态,也是对抗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