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躺着测骨密 抗隐形杀手「骨松性骨折」

嘉义长庚骨科关节重建科医师陈俊良。(图/陈俊良提供)

高龄化社会来临,新慢性病观念除了三高还有「一低」,低骨密度正悄悄威胁国人健康,骨质疏松症因初期没有明显症状,易被忽略,也被称为「沉默的疾病」,嘉义长庚骨科关节重建科医师陈俊良指出,在临床上不少患者因为骨折送医才发现有骨质疏松症的问题!造成骨松的原因有原发性及续发性,原发性是指随年纪增长骨质流失,因此建议65岁以上、停经的女性及70岁以上的男性进行骨密度检测;续发性则是由其他病因导致,如内分泌问题、糖尿病、副甲状腺亢进,或长期使用类固醇,若本身有危险因子,建议也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测,防患于未然。

停经、熟龄、高风险族群需接受骨密度检测

「骨质疏松症时常造成髋部骨折,若髋部骨折两年内死亡率非常高,每五人就有一人会死亡」,陈俊良医师表示,若轻忽骨松问题到发生髋关节骨折,除增加死亡风险,愈后状况也都有限,不是走路不方便就是需坐轮椅、甚或到安养之家。他的团队与台北医学院合作研究发现,髋部骨折若没有接续治疗,再发骨折机会相当高,死亡率也高,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因此需要以积极态度提高骨质疏松症认知,评估骨折风险,早期筛检不要等到骨折才进行治疗。

除了65岁以上、停经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及有危险因子族群需要检测骨质密度,陈俊良医师进一步表示,如果日常有发现「矮、驼、痛」等症状就应提高警觉,像是身高下降超过4公分或驼背、背靠墙,头无法碰到墙且距离墙面大于3公分、背痛持续2周、或是走路跌倒就骨折的人,也建议到医院进行骨质密度检测。

陈俊良医师解释,现在骨密度检测是采用DXA(双能量X光吸光式测定仪),这相当于照得较久、较仔细的X光,照的部位在髋部与脊椎,检查时间大约5-10分钟,不但安全快捷,更能准确检测骨密度,健保也都有给付。

骨松治疗 自行停药可能导致骨折风险回升

对于骨松的治疗,陈俊良医师说,骨松造成的骨折需要开刀治疗,单纯骨松的治疗则以药物为主,分成口服药或针剂,药物主要分成三大类,一是不让骨头流失,维持骨本;二是促进骨头生长;三是包含以上两者的双效功能。医师会根据依病患的个别状况及病患个别偏好提供适合的治疗方式。

「骨松治疗一个重点是不能间断」,陈俊良医师强调,骨松药物需要持续使用才会达到效果,而这一两年疫情打乱骨松患者的就医治疗,患者不愿意或因行动不便无法到医院就医,到诊率减少三、四成,导致骨质密度数值下降,有的患者还被送到急诊室,因为又发生新的骨折。

陈俊良医师分享,有位65岁阿伯骨松患者,因疫情没有持续回门诊追踪,后来再看到他就是在急诊室,患者没有跌倒或外伤,但腰椎却异常疼痛,原来是因日常装水擡水所导致,结果就造成多处压迫性骨折,疫情降低民众回诊意愿,间接影响到骨松诊断与治疗,患者就会有更高机会暴露于骨折风险中。

日常三重点 让你存好骨本

一般人该如何日常生活中存好骨本?陈俊良医师认为,一是注意饮食习惯,涉取足够钙及维他命D,如深色蔬菜、海带、豆类制品、乳制品;二是适度运动,不一定要到健身房做重训,而是用身体本身的负重进行快走、太极拳或健康操等都可以;三是适度晒太阳,如早上或傍晚晒15-20分钟太阳,让体内的维它命D变成活性的,而这点就跟运动相辅相成,他建议早上或傍晚在户外运动时,不要全身包紧紧,让身体适度曝露在阳光下。

陈俊良医师建议,要从年轻开始存「骨本」,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生活型态,均衡饮食、适度晒太阳、荷重运动、避免抽烟等,才能够及早预防骨松性骨折的发生。

(本卫教文章由台湾安进协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