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不能委屈了防疫背后的无名英雄

前则的新闻肯定台湾医疗品质及防疫成效,也是过去医疗人员素质佳、医院品质好所累积的成果。但后面的二则新闻却告诉我们,医疗的制度出了问题,在预算、人才、设备的投资上不如以往,医师也可能流失、护理人员面临短缺,未来可能会埋下台湾医疗品质崩坏的潜在后遗症。

台湾健保已经推行到第二代,代表第一代健保财务出了问题,无以为继。目前第二代健保财务也面临财务拮据,但在民众对全民健保满意度居高不下之际,中央健保局不敢贸然改革,只好继续削减医院、诊所的预算,采行成本降低(cost down)的模式。而采行总量管制、成本降低的方式,导致医院设备、人才的投资不足,将影响到台湾医院、诊所的长期竞争力,以及医疗品质的下降,值得正视。

台湾在此次COVID-19的防疫中备受举世的肯定,除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CECC)的超前部署、防疫得宜,民众严守纪律、勤戴口罩,加上严格的边境管制,才造就了傲人的防疫成果。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防疫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医院/诊所的把关与后勤支援。尤其在疫情一开始的重症治疗,医护人员不眠不休、放弃假期、无私奉献,以及疫情中后期的防疫规范执行、施打疫苗及相关治疗。对于这些无名英雄防疫的大力投入,我们不仅未加以重视,反而不断删减预算,真是情何以堪?更何况还会冲击到未来台湾医疗品质,与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继续奉献的企图心。

我们试着将台湾医疗品质在这次防疫投入加以量化来计算其贡献。台湾前年(2020)的经济成长率为3.36%,和已开发国家平均经济成长率 -4.50% 相比,多了近8%;去年(2021)经济成长率更超过6%,和已开发国家平均经济成长率5%推算,多出约1%。这二年来共计多出9%成长率,扣掉美中贸易战、台商回流、海外资金汇回的贡献,如以四分之一估算,则其中有2.25%可以说是台湾防疫带来的经济贡献。台湾2021年的GDP大约是新台币20兆,2.25%的防疫经济效益大约是4,500亿元,如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来自医疗诊所的防疫贡献,则有1,500亿元左右的经济效益,其贡献价值不容忽视。

因此,为了肯定医疗院所在此次防疫的成效,以及维护医疗界长期的竞争力,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有以下的做法:

第一,在去年(2021)税收超收4千亿元的基础下,政府考虑编列特别预算,或自既有的基金如爱滋病防治基金、烟酒捐拨出预算,一次性的补助医疗院所,使医疗院所恢复既有的功能跟活力,否则在既有的制度下,只能不断的成本降低,长期将冲击医疗品质及为民众健康把关的能力。

第二,松绑自费部分的规范,如审查频率降低,甚至可配合政府电子化支付普及的政策,电子支付比率高的医疗院所则降低其县市卫生局的审查频率。同时,可以考虑有加入卫福部国际医疗工作小组的院所,其国际病人(未在台湾缴税)的收费标准只需报备而非核备。此外,在长期上更可考虑逐步开放至国人的所有自费项目。在自费部分松绑下,医院可以冲高营收,并降低对全民健保的依赖。

第三,护理人员薪水不高而且责任重,因此点数应该提高。目前台湾护理系毕业的学生,只有不到三成进入医疗院所担任护理人员。如能提高点数,为其适度加薪,才可以肯定他们在防疫过程中的贡献,并降低其流动率。

第四,全民健保除了目前使用总量管制之外,应该挪出一定比例经费,奖励医院进行创新、推动国际医疗、加强技术突破等,朝价值提升(value up)的方向逐步迈进。

卫福部、中央健保局除了规范之外,也应订有一定比率的产业化指标,做为评鉴的基础,鼓励医疗院所开发国际医疗、细胞治疗、远距医疗等不须依赖健保给付的领域发展,才能兼顾全民健康、健保财政及医疗品质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