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后疫情时代的台商战略

COVID-19疫情全球经济冲击犹如战争ㄧ般,将大多数企业推至生死存亡的临界,其影响更甚2008年金融海啸,是1930年代经济大恐慌以来最严重的灾难。专家评估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过程将是艰辛而缓慢的,大部分产业可以U型状态复苏,预估也需要1.5年至3年才能重回往年水准,而有些产业则呈现L型复苏,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回复,甚至有可能回不去了。

COVID-19疫情对全球的挑战可分为二阶段,第一阶段为健康危机管理,第二阶段则是经济危机管理。日前英国智库《Deep Knowledge Group》公布的全球最新防疫调查报告,「安全国家」的排名指标,便是在健康安全考量下,各国放宽经济管制,重启商业活动的成效。经济回复是当务之急,人民健康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在没有解药,没有疫苗,以及疫情尚未达到可控制目标之前,任何国家不宜躁急,解封应审慎评估,否则恐怕引爆第二波疫情,造成更大的灾损。

台湾在第一阶段的防疫表现突出,健康危机管理成效全球瞩目。接下来台湾必须面对第二阶段的经济危机治理挑战,也就是在疫情不确定之下,寻求企业成长。妥当处理危机就是转机,台湾企业应该把握并善用此动荡不确定时机,提前部署,弯道超车,取得全球产业优势地位

近日主持一场由越南台商企业家联谊会与台湾行销科学学会举办的研讨会,主题「COVID-19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主讲者台大教授陈添枝以为COVID-19对全球供应链展开了前所未见的压力测试,而只有少数企业通过考验。企业会陷入如此巨大困境肇因现存全球供应链体系有诸多明显而被忽视的缺失,导致产业甚至国家暴露于危险之中,未来势必要有所矫正。例如:厂商供应源应循分散原则,避免集中于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一个国家;采短链化作业,尽量避免长途运输;以数位化减少物流中人与人的接触,并将供应链上知识的流通数码化等。

确实,短短几个月间COVID-19改变了全球的供应链生态体系,中国将不再是世界工厂,各国开始摒弃世界工厂的分工逻辑,各自形成一个制造体系,「印度制造」、「东南亚制造」、「墨西哥制造」、「东欧制造」、「土耳其制造」等全球多核心生产据点应运崛起。西方国家大幅减少在中国的投资,生产协调和产品设计研发的功能也将逐步移往他处。

另一方面,和陈添枝教授一样的观察,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为了力挽颓势,阻挡中国世界影响力蹿升,美国接连宣布退出自己于二战前建立的全球治理机构,如WTO、WHO,走向双边主义,同时也陆续在建立其全球治理的新机构,如数位贸易、5G通信等,但排除中国参与,也就是排除中国使用新的公共财。中国为了生存及其产业发展,被迫投资及建立自有体系的公共财及产业标准,此举将耗损中国大量资源,减缓其长期经济成长速度。因此经济下行的中国,往后势必采取保护主义的贸易和产业政策,而导致全球贸易量萎缩。

可以预见,COVID-19的世界将是全球化倒退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合作的G2世界。面对此般后疫情时代的新生态,不论就资源或市场考量,台商都没有必要选边站,尤其是中小企业,客户在哪里台商就在哪里。至于大型企业,因为资源较丰沛,为开拓市场及分散风险,可以同时加入两边不同的供应链体系,分别针对不同市场客户进行多核心的全球布局。

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行为可归为「新冠消费二因子理论」,企业必须同时提供卫生安全环境,以及差异化的产品服务二因子,才能吸引消费者进行经济消费活动。然后,要兼顾防疫与经济发展,企业必须加速数位转型,善用大数据精准行销,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后疫情时代「低接触经济生态服务系统 = Hygiene + Big Data + Martech + Fintech + AIOT」,才能在「低接触经济消费时代」占得优越席位,永续发展。

面对「碎链化」、「零接触服务模式」、以及不合作的G2后疫情时代,台商可借此「新常态契机加速转型升级,淬炼自身国际经营与供应链管理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化经贸新世代。遭遇冲击较小,呈现U型复苏的企业可采取强化市场竞争地位与开发新产品以成长市场;受创较严重,呈现U型或L型复苏的企业可借由并购、内部创新等策略扭转局势,或可以放弃市场,或重新定位进入新领域。至于原有以代工为经营模式的企业,则可借此机会寻找自创品牌或并购国际知名品牌,创造台商自有品牌的专属价值地位,即由台湾制造 (made in Taiwan)、台商制造 (made by Taiwan)转型为台湾品牌经营(brand by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