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解读大陆的高质量发展战略

虽然中共宣称,这是首个由大陆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品质纲领性的文件;然而,中共自2017年十九大后,就不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共认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要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去年二十大,中共不但强调实现高品质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还进一步强调,要将高品质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并透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构建高水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以及高水准对外开放等方式,推动高品质发展。

事实上,拥有广大腹地、廉价劳动力、丰富资源及潜在市场的大陆,自改革开放后,即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成为全球企业、资金竞相涌入的地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大陆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然而,长期以来,大陆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出口贸易,这种方式虽然让大陆很快成为具低成本优势的世界工厂,却也造成了诸多问题。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唯GDP中心」的传统发展观,造就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生态、环境等危机,以及沿海和内陆、城市和乡村等发展和收入的差距,以及许多隐而未显的社会矛盾,使得中共赖以统治的合法性出现危机。

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

基于上述问题,中共2003年提出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虽然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必须以人为本、且可持续。换言之,中共开始扬弃「纯经济人」的思维,不再只是追求GDP的增长,更多考虑如何永续的发展;自此,大陆产业政策,逐渐着重在如何高质量发展,而非高速发展。

此次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基本上延续中共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强调往后推动发展要以提供质量和效益为主,并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等三方面的转变。

宏观来看,中共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几个战略意义:首先,透过产业链的两端延伸,让大陆不再只是低端产品的生产基地或最终消费品的组装基地,而是关键零组件的提供者及关键品牌的创造者,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让生产过程中主要利润留在大陆;其次,透过更多高质量产品、服务提供的增加,让消费留在大陆境内,以增加内循环动力;最后,透过国际品牌的打造,建构以大陆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以此强化大陆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

就是说,从战略层面来看,中共积极推动的高质量发展发展,不但具有经济政治双重目的,更是中共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仍面临三大挑战

大陆产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推动产业的升级。然而,务实来看,大陆产业升级目前面临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制造业的升级。大陆要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跨越,涉及到的不只是技术的创新,还包括人才的培养,但由于美国的科技围堵,致使大陆希望透过引进新技术以加速制造业升级的难度加大,只好被迫提早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二是服务业的升级。大陆在最下游的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已相当高,亦相当成熟,但在上游金融、研发、通讯等等生产性服务业及与人力资本相关的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性服务业,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水平不高的状况。三是金融的支持。要成为领先型产业,通常伴随着大量的投资与风险,因此需要更多来自民间而非政府的融资管道;换言之,即是资金的提供必须更符合市场效率配置。

总的来看,对中共来说,透过高质量发展,不只是要让「中国制造」撕下象征「低端、廉价、代工」的标签;更重要的,是在全球产业链重塑过程中,让大陆站在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因此,未来中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法与策略,台湾各界都应该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