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间谍」与「背叛」的因缘吊诡

源于澳洲、看似与台湾有关的间谍案,虽已被证明纯属乌龙假戏,但成天担心有人背叛自己的相关部门则是兴致勃勃,因着假戏,来个真作仓卒制订相关法令;但既要真作,就值得理解间谍与背叛的曲折之处。

首先看因从事间谍工作而造福后世、战国时韩国工程师郑国,当时韩国为阻止秦国东征,派郑国到秦游说秦王嬴政渠溉田,以削弱秦实力,使其无力征伐。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命其开凿渠道。但嬴政察觉这是韩国阴谋,欲杀郑国,郑国坦诚自己确是间谍,但渠道若成,于秦有利;嬴政便让他继续完成工程,结果郑国修的渠道,使关中成为富饶之地,秦国更形强大、增添灭六国的力量。

郑国间谍身份何以暴露,后人不得而知,但当时秦国重用许多六国贤才,旧贵族的富贵机会被剥夺,对六国客卿抱持敌意,敌意氛围下,郑国间谍身份自然容易暴露,然而不但没造成伤害,还贡献于秦国统一大业。与之对照的是赵国郭开,受赵幽缪王宠信,当时秦国大将王翦攻赵,赵国则李牧抗秦,秦军多次进攻都被击退、一筹莫展,秦王嬴政决定以重金贿赂郭开,郭开得金万两后,便诬陷李牧私通秦国,李牧兵权被夺,新换上的将军赵葱担心才能极高的李牧东山再起,便杀了李牧;但赵葱完全无法抵挡秦军攻势,赵国就此为秦国所灭。赵国与郭开的对照,鲜明展示了原本就不信任的人若是间谍,伤害有限;掌权者亲信若是背叛、成为间谍,祸害无穷。故而掌权者若是要防间谍之害,最该注意的其实是身边亲信的背叛;领导者智愚之别,于此可见。

亲信背叛成为间谍伤害极大,吊诡的是,掌权者却往往倾向检视非我族类、轻易加之以背叛,尤其是缺乏安全感、以及权力傲慢的掌权者,倾向更强。明嘉靖初年,首府张璁权势薰炙,当时未满三十岁的徐阶,在一次关于「应该如何祭祀孔子」的争议中反对张璁,张璁指责徐阶何以背叛他,徐阶回答:背叛生于依附,从未依附、何来背叛。张璁事例显示,背叛一词之何以罗织,擅用背叛一词当权者之何以虚妄。

明初的胡惟庸案则可说是集背叛与间谍曲折之大成,胡惟庸为相时专权独断、多结羽翼,他想结交开朝名将徐达,徐达婉拒入伙、并上书提醒朱元璋注意胡惟庸,胡惟庸获知后便想买通徐达的门房诬陷徐达,门房拒绝背叛。之后朱元璋也逐渐感到皇权受到胡惟庸威胁,便先以「擅权植党」处死胡惟庸;然而朱元璋要处理的并不是胡一人、而是胡党,故而藤蔓株连上万人;胡惟庸也曾想笼络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李善长以年事已高不置可否,胡惟庸遭处决后,一些官员察觉到朱的心态,上书要求株连李善长,朱元璋表示不忍杀李善长;然而胡惟庸被杀后的十年内,罪状被不断升级,从结党、私通日本、私通蒙古到谋反,朱元璋则遣亲信唆使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勾结串通谋反,李善长终于被牵连遭灭门。一连串事例,表明了在重重权力叠层中,背叛一词的多彩身影:家奴卢仲谦若不背叛李善长、行如间谍,理当必死无疑,况且忠于组织层峰亦为义理一端;胡惟庸想买通间谍、诱人背叛而不可得,自己死后却落下背叛的罪名;李善长不愿也不能背叛,上级说他是背叛,他还是避不开;朱元璋欲以背叛入人于罪、却还佯做姿态,在一连串事件后,废了宰相职位背离了应有的约制事理,让皇权成为不受约制,余恶波及至清朝。

是以,背叛之滥用、间谍之诬指,都将成为组织内彼此的攻讦罗织,陷全组织于危机;若真要抓间谍、查背叛,还是从亲信开始比较真切。环顾当代企业及各式组织,会出现弊案,岂不大多从亲信枉法背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