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论华航的更名与经营困境

企业名称代表企业的品牌形象与识别,非有必要,通常不会轻意变更。观近年国内外企业常见的七大更名理由,其1.企业发生弊案后,藉更名扭转形象,例如基因生技因「胖达人」内线交易案而申请改名为「星宝电子」;2.因企业营运内容改变而改名,例如「台湾工银」更名为「王道银行」;3.借壳上市,例如「龙岩」并购「大汉建设」,借壳上市后,改大汉为龙岩;4.因产品转型升级而改名,例如韩国「金星电子」更名为「LG集团」;5.由于经营团队易主而改名,例如「Lamigo桃猿队」更名为「Rakuten Monkeys乐天桃猿」;6.因企业分拆(spin-off)而改名,例如「基亚疫苗」更名为「高端疫苗」。7. 由于政治因素而改名,例如「中油」、「中船」更名为「台湾中油」、「台船」等。

航空公司的更名是较复杂、牵涉较广,其中必须处理航权、时间带、航约问题,至于华航的改名则更为困难。表面上华航是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但因为泛公股股权约占四成多,本质上营运由泛公股掌控,身分较为特殊。因此华航改名势将牵动两岸关系,以及一个中国原则的国际政治问题,不仅敏感又很复杂。

华航更名的议题早在扁政府时代就曾有争论,当时有部分国人主张将华航更名为「台湾航空」或「福尔摩沙航空」,最后因航权谈判、国际政治现实、华航内部意见不一、国人全体无法得到共识等因素而作罢。

如今因口罩防疫外交,华航更名倡议再现,几日沸沸扬扬。虽然目前民进党执政,在立法院也拥有多数席次,但碍于国际政治现实,华航更名依然困难重重。其实,诚如民进党主席卓荣泰所表示,当前保护航权及经济纾困才是华航当务之急。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在全球大封锁下,全球经济呈现大幅衰退,冲击最大的莫过于观光服务业,尤其是航空产业,台湾自然也难逃厄运。台湾桃园机场客运量从每天近14万人次的高峰一路下滑,至4月21日只剩下498人,创下桃园机场启用41年来的最低。

疫情影响,华航今年2月份营收跌破百亿元(93.42亿元),是2009年7月以来的最惨澹纪录。3月份营收持续下滑(82.6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0%。4月份受大幅减班的影响,营收恐再创十年来新低。

航空业因为客运人数锐减,客机航班大量取消,连带机腹舱位货运的供给锐减,货机的乘载顿时爆量,各航线运费因此节节上调,货运反而在疫情中逆势成长。华航不仅拥有全货机机队,还率先机动以客机机腹辅助载货,3月份货运营收达50.66亿元,占总营收的61.3%,约是往年货运营收占比的两倍(107年、108年占比分别为32.9% 、29.7%)。

4月份货运的营收仍是继续成长状态,估计华航每月总营收额可以维持在70亿以上,与前几年相比,约减少了50%,下降幅度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日前的预测值一致。IATA预估2020年航空业总收入受疫情影响将较2019年下降55%,2020全年总营收损失将高达3140亿美元。

IATA提出警示,倘若航空公司无法及时获得政府资金援助,未来将有不少航空公司会因为经营不善而退出市场,全球航空产业势必重新洗牌,面临新的一波整并潮。新冠病毒肆虐,台湾航空产业灾情惨重,政府的纾困贷款作业一定要及时到位,才能有效协助业者度过经营难关。

新冠疫情蔓延至今未艾,全球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来日趋缓或结束后,消费者的生活型态消费行为已然改变。在新冠肺炎疫苗尚未普及化之前,航空产业想要回复到昔日荣景短时间内恐怕难以达成,除了如华航日前宣布自5月1日起全员减薪15%~25%的短期因应之道外,业者必须尽早订定中长期的应变计划,超前部署,并思考未来的因应战略布局。

台湾的航空内需市场与营运规模小,无法与国外大型航空公司直接竞争,华航可以趁此一波整并潮,强化或重组以华航为中心的航空生态体系链,并进一步评估成立「航空产业控股公司」的可行性,仿效电子流通产业「大联大」的控股竞合经营模式,合纵联盟,提升营运效率与经营综效,强化台湾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华航更名难题或许也能一并获得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