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大陆产经图像

■中共意识形态指涉具体问题

中共不同阶段提出的意识形态,都指涉具体问题。举例来说,2000年左右提出包含中共「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论述的三个代表,不但为企业家加入中共提供了论述基础,更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WTO)、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做出了理论准备。同样的,2007年中共将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十七大党章,亦是为了避免失衡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贫富差距扩大、劳工剥削、环境破坏,冲击中共治理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中共治理下国家发展的符号、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都是透过务虚论述所建构的顶层设计,以及务实的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所提出。顶层设计强调的是宏观视野,重点在战略定力;实践探索要求的是与时俱进,关键在战术灵活。因此,一个根本问题:中共此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究竟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三大意义

事实上,中共一向认为,要解决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积弱不振,就必须走向现代化。然而,在一段时间,中共所推动的现代化,仍依循西方的工业化道路。但随着大陆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加上一些走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中国家不但没有取得预期成功,甚至有不少陷入停滞或混乱;更关键的是:2008年以来美欧等先进国家造成的全球金融风暴、债务危机,让中共质疑西方的发展道路及建构的体系,不但并非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唯一方式,甚至可能造成更多的灾难。

然而,即使历经这样的反思,但中共认为,由于欧美国家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即率先走上现代化道路、展现了现代化的成果,因此掌握了「何谓现代化」的诠释权。如同美国学者法兰西斯福山所论,西方垂范下的现代化,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结;任何发展中国家唯一的现代化道路,不只是学习欧美的科技,更还必须全盘照搬欧美的典章制度、价值文化,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因此,虽然中共一再强调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但也承认中国的现代化有两大难题:一是很难绕过欧美的先进工业和科学技术;二是很难回避来自西方诸如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的挑战。然而,自2018年以来,中共意识到在「修昔底德陷阱」认知下,美国将不会放弃遏制中国的崛起。虽然这对中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提供了一个向西方彻底告别的机会。

总的来说,对中共来说,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为了解决长久以来现代化道路上的西方掣肘,其具有三大意义:一是夺回现代化的诠释权和话语权。中共强调,现代化不是只有一种,必须因地制宜;照搬西方的制度、文化与价值,只会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二是正式扬弃西方现代化道路。即使美国不断的「卡脖子」,中共认为,大陆仍可能透过科技自主创新、新型举国体制,走出「非西方化」的工业化、科技化道路。三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不再以西方为圭臬,而是透过强调「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历史」等五个自信,重建中国的主体性;并在政治体制、产业经济、治理模式,甚或文化意识形态,展现更多的「中国特色」,借此走出一条人类未曾走过的现代化道路。

■典范转移不容忽视

可臆测,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的战略布局,将是以大陆内需市场为杠杆,透过建构全球最大市场,推动全球先进技术、标准的中国化;与此同时,透过区域经济整合,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不再走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的同时,对于企业的ESG,即环境保护(E)、社会责任(S)、公司治理(G),将有更多的要求;同时,也将透过法规的规范,限制企业的超额利润。

从全球经济产业发展脉络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即便不是「东升西降」,也将是一次典范的转移。吾人认为:未来对中国式现代化观察重点,不在成不成功,而是其实践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个历史转折,台湾各界应有更多探讨,才能有更务实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