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创新与布局的智慧
知己知彼。专利资料库是一个免费公开且结构化的资料库。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公司若有投入特定技术研发并申请专利都可以在专利资料库中找到。国外就有网站专门在研究Apple公司最新公开的专利,从专利内容可以预测该公司接下来要推出什么样的产品来惊艳世人。投入研发之前除了做好产业调查之外,也可以善用专利资料库了解竞争对手或是客户的技术发展方向。
最新的应用、尚待解决的问题都有机会从专利中找到答案,避免重复投入研发资源。并且,公司内部的研发人力有限,眼光常常只专注在自己擅长或是已知的部份,透过完整的专利分析可以协助打破思维的限制,找到各种发展的机会。
有的放矢。申请专利可以想像成是找到一个自己的立足点,然后再圈出一个保护的范围。立足点的优劣跟范围的大小决定了专利的价值。企业布局的思考可以是解决特定难题为目标,从各种技术层面思考如何解决,例如解决锂电池热失控的问题。
或以某个核心技术出发,思考各种应用的可行性,例如企业技术强项为AI影像处理。透过专利分析了解各种应用可能性之后,接下来还是要依据企业的发展目标挑选重点布局的项目。避免乱枪打鸟,或是直接把客户的规格拿来申请专利。专利布局所费不赀,有的放矢重点布局,把钱花在刀口上才是上策。
高瞻远瞩。笔者常常需要研究国外大企业的专利布局,也非常享受分析布局的过程。因为,透过这些大企业的专利布局可以看到未来的世界长什么样子。以工业4.0为例,虽然相关的自动化技术在最近两年才慢慢成形,其实早在2005年,Rockwell Automation公司就已经把工业自动化所涉及的资料传输架构写在专利中,并由此延伸出完整的智慧制造所需的元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或是看Boston Dynamics,即便在十几年前电池技术尚未成熟,这家公司就设定机器狗可以在野外负重行走的目标。也许目前所需的配套技术或设施尚未成熟,但是不要因此限制了创新的思维,因为技术的发展往往互相带动。为自己设立一个更高的目标,专利布局的范围就会比别人更广阔。
专利的寿命是20年,写进专利的内容不会只是明年或后年的订单,而是未来10年、20年的可能。倘若乏善可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优秀的专利师也无法写出有价值的专利。因此,专利价值的重点首先还是回归到技术本身的价值。台湾的企业要思考如何突破传统代工产业的思维限制,从符合客户的需求,转变成主导未来产品的走向。站在创新的最前端的时候,所见皆蓝海,任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