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正确理解ECFA 提前因应布局

大陆宣布中止ECFA早收清单中12项石化产品的关税减让,冲击石化产业。图/本报资料照片

中国大陆近期公布贸易壁垒调查结果,认定台湾对大陆存在贸易壁垒,同时中止原本列入ECFA免关税优惠的12项石化产品。

两岸由于政治对立,所引发的贸易冲突,现已升级成危机。蔡政府表示,这些项目只占总出口很小比率,对台湾影响不大。这对于传统产业,特别是石化、纺织、机械等业者来说,相当不公平。因为对这些个别产业而言,受创相当严重,连石化龙头台塑也无法承受,要求政府和对岸尽快协商、解决问题。

大陆公布ECFA台湾贸易壁垒调查结果,乃系统性针对台湾选举可能发展情况,所祭出的经济手段。工总理事长苗丰强呼吁,政府应坐下来谈,找出问题所在。但这是无解题,如同以哈战争,特别是民进党当选情况下。企业必须了解国际地缘政治现实,进行两岸关系沙盘推演,正确理解大陆想法,预做因应,有以下几个重点:

■ECFA是政治问题,更坏的情况恐在后头

第一、ECFA政策本质在于政治,并非单纯经济。两岸经济量体并不对等,大陆其实不在乎台湾市场、也同意让利,但无法忍受民进党政府经济上维持两岸交流,政治上走向独立的两面作为。大陆操作ECFA议题,前提是「九二共识」;根据目前选举情势,企业唯有加速规划全球布局,更坏的状况还在后头!

第二、「去风险化」是全球共识,也是现在进行式。全世界国家,尽管政治上对中国有诸多批评,但没有人敢「脱钩」,仅强调「去风险化」、集中特定领域,其余产业维持现状甚至扩大交流,类似「小院高墙」策略。民进党号称无意和中国脱钩,但彼此没有对话,只有隔空喊话,走向彻底脱钩,企业风险急遽升高。

第三、中国大陆操作ECFA,兼具「战略」与「战术」。这次贸易壁垒调查,台湾希望诉诸WTO,但大陆置之不理,强调纯属两岸事务,而且抗议源自大陆国企,因此算经济行为,与政治无关。

大陆选择性缩小打击面,精准选择对象,成功对台湾传递重大讯息,但并非无目标性全面制裁。选择石化产业开刀,因为金额够大,直接影响行业龙头台塑集团。接下来再针对纺织、机械等产业,均可达到类似效果。政府表示ECFA项目占台湾整体出口全额很小,是相当不负责任的说法,证明近年重科技、轻传产及服务业的倾向。

第四、ECFA议题将影响台湾经济「区域化」布局。在「去全球化」潮流下,「区域化」成为主流趋势。台湾和中国大陆都申请加入CPTPP,两岸经贸正常往来,是加入CPTPP前提。中国大陆操作ECFA议题另一个目的,是让国际社会理解,台湾过去并未遵守国际贸易互惠原则。

大陆对台策略正在转变,从过去「攻台」和「惠台」,逐渐转移到「穷台」和「困台」。ECFA操作很明显是属于后两者,未来会更普遍。这不仅对台湾某些产业会造成冲击,对于台湾加入区域性经贸组织也有影响,可谓一石二鸟。政府除了指责中共阴谋外,并无具体应对作为,企业面临情势将更险峻。

过去不管裴洛西来访、美国军售,或是立陶宛挺台,大陆都激烈抗议,反而在国际上引起对中共批评反效果,导致更多友邦支持台湾。但这次ECFA事件,不见有任何国家站出来为台湾发声,谁比较有理?一目了然。

■大陆加大开放力度,两岸唯有谈判一途

第五、大陆正走向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最近习近平视察上海,国务院发布上海自贸区「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同以往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开放,符合国际经贸合作规则。台湾在探讨ECFA对策时,必须了解大陆制度型开放的背景与走向。

近期大陆经济不佳,吸引外资成为重点,市场开放力度更大。由这点来看,中国完全可以向全世界证明,正走向全面开放市场。相较于台湾,即使在大陆片面让利情况下,仍极力封锁大陆产品进口。因此,大陆可以理直气壮提出证据,作为其加入CPTPP有力支持。

台湾政府近年积极分散市场,固然是正确的方向,但并没有处理及解决两岸贸易问题。两岸未来贸易绝不可能降到零,如果台湾觉得大陆只有ECFA可以些微影响台湾,不愿意认真谈判,恐怕未来还有更大的危机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