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以创新思维因应人才危机

台湾人力缺乏是结构性问题,从高阶人才到低阶劳工通通都缺,现在只是开始,未来会更明显,无怪乎产业大老一再大声疾呼政府重视。在供给层面,台湾少子化严重,迈向超高龄社会;大学过剩,但数理人才培养不足。在需求层面,电子业特别是半导体随着科技发展人力需求倍增,台成清交每年工程毕业生也不过6千人,尚无法满足台积电一家需求;外商由于中美地缘政治大战,需要大量台湾人才,包括网路大咖以及半导体供应链上游业者;此外,中美供应链脱钩,台商大举回台投资,也增加对人才的需求。

人才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数量不足,一是分配不均,后者可能是更严重的问题。政府在台成清交成立「半导体产业学院」,对其它学校招生形成庞大压力。前一阵子机械业者普遍反应招不到人才,基于智慧制造的重要性,建议比照成立「机械产业学院」。这引发一个问题:台湾的产业政策究竟为何?政府现在有「5+2」重点产业,智慧机械是其中之一,但难道绿能和生技产业不重要吗?为何独厚半导体产业?

政府虽有产业政策,但缺乏完善人才配套措施,未来应以创新思维,探索解决方案,可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第一、订配额。现在社会普遍抱怨是大部分人才被半导体产业抢走,别的行业无法竞争。这好比湖泊中有一种特别凶猛的鱼类,把别的物种都吃掉,造成生态系不平衡。国外为了生态保育,会限制稀有鱼类的捕捉。同样道理,政府也可以限定科技产业如半导体大咖每年对于顶尖大学生或研究生雇用需有一定上限,不足人力应从其它管道自行设法。或许有人认为应尊重市场经济,但政府对某些产业的政策支持与补贴已超出市场经济范畴。

第二、引进来。台湾未来大学生只会逐年减少,因此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引进更多外籍学生。中国大陆学生已不可能,未来最有潜力的地区应是东南亚。目前台湾对东南亚移工政策限于蓝领,包括工厂劳工及外劳照护,未来应逐渐扩大至白领,建立友善外籍学生的工作环境,并比照蓝领在一段时间后允许长期居留。

第三、广连结。由于新冠疫情,远距工作成为趋势。台湾企业应以台湾为中心,配合海外工作团队。当然这不可能涵盖所有工作,但部分工作移往海外势必成为趋势,正如同印度的IT外包公司。台湾企业大多不擅长国际运营,未来如能善用国际人才,建立线上云平台远距工作模式,不但能提升竞争力,也有助解决本地人才不足问题。

第四、改设计。在未来关键资源稀缺情况下,台湾企业必须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减少资源浪费。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停班,复工后才了解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人。此外很多组织人才可以「跨界」,不同部门彼此互相支援,训练现有员工多重技能。台湾过去电、水、人力过于廉价,以致企业没有善用资源的观念,但面临五缺时代,重新设计工作的安排分配,绝对有其必要性。

第五、走出去。基于地缘政治、能源和人才的考量,现在是台湾企业海外投资布局的关键时刻。政府向来愿景都围绕在「高阶制造」上,但台湾的基础建设是否能够支撑,值得我们深思。假如台湾资源不足,企业应甩开「根留台湾」的迷思,探索其它可能。最近美国政府邀请联电赴美投资,反应了未来趋势。

与其在台湾不断成立「半导体学院」,在有限「存量」中重新分配资源,台湾应该从「增量」角度来思考。企业可以和海外大学合作,在美国或其它国家成立「半导体学院」,建立各种型式的产学合作计划。当然这可能有为外国训练人才的风险,但至少人才来源可以扩大。

承认人才危机,积极改革,才能走出困境,否定问题存在只会造成更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