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风险、危机、风暴

金融风暴发生时,政府往往十万火急地拚命灭火。当银行挤兑爆发,风暴在市场上狂扫,许多金融机构摇摇欲坠,当务之急是尽速稳住市场信心,政府立即出面喊话,阻挡存款流失,资金乱流之间奔走寻求奥援。风暴翻腾中,常无法挡住乱流,机构企业一一应声而倒,没有法宝可用,政府最后一招则是放手,让市场在大幅震荡中淘汰弱者,历经腥风血雨,若干时日之后方归于平静。历史上数度金融风暴的惨痛经验,包括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2008年金融海啸,多少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支倒地。这种巨型的风暴,不发生则已,一发生则全球受难。

幸好巨型金融风暴并非经常来袭,而风暴尚未席卷前的金融危机阶段,国际上几乎年年报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之报告,金融危机型态包括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依Laeven与Valencia研究,1970至2007年间,全球发生208次货币危机,63次债务危机,124次银行危机。再把重点放在银行危机,时间拉长为1970至2017年,银行危机高达151次。

这些危机散布各洲,有些国家甚至发生了四次,至今在100%通膨关卡中挣扎的阿根廷便居榜首。金融危机发生当下,相关单位则需尽力布网,力挽狂澜,防止灾情扩大,避免焚烧成跨国性风暴,限缩在地区性、片面性的零散危机。若干大型的危机,规模与危害俨然风暴,故有时金融危机与金融风暴二词被画为等号。

IMF报告中所讨论的金融危机三种型态,当今正在焚烧上演。以美国而言,银行危机从矽谷银行倒闭响起警铃,今年以来倒闭了四家银行,幸未形成风暴式搜括。债务违约危机一度兵临城下,高擡的国债原将冲破法律上限,美国国会党派叫阵僵持,终在6月1日参议院跨党派协议通过提高债限,化解危机。

至于货币危机,尽管美元霸权地位依然占有宝座,但其他货币在国际间交易的比例已陆续增加,市场上有些论调质疑着美元霸权地位未来是否有式微的可能性。泱泱大国的美国,难逃金融危机轮番叩门。金融危机往上延烧,便成风暴;往下浇灭,则退成有惊无险的一场风险。

金融危机如此频仍,在酿成危机前的风险阶段,即应予以管控。风险无所不在,大风险小风险,存在乃是常态化,不可能零风险。每人日常生活,食衣住行,随时随处皆与风险擦身而过。正视风险,作好风险管控,才是降低危害之正途。保险业的产生,乃在风险意识下形成,用最小的成本,获得足够安全的保障。台湾民众对于保险相当积极,即使在金融海啸期间,台湾之保险密度及保险渗透度在国际间乃名列前茅,疫情期间更是疯狂抢购防疫保单,不放过风险防范工具。

风险管控在金融业营运上为重中之重,巴塞尔协定要求金融业内部管控必须精算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满足资本适足率之规范,外部管控应强化市场观测与主管机关之监督功能。不但金融机构应该重视风控,政府公共基金更受众人瞩目,必须把风险管控机制具体掌握。

善用资讯科技,有助风险控管之成效。现代危机消息快速传播而扩大成风暴的管道,不再是远古时代牛速的飞鸽传书,而是网路火速蔓延一触即发。至若寻求救兵平稳局势的方式,也不再是昔日靠着烽火台示意,而有多种管道瞬间远近驰得奥援。借助科技发功,掌握风险来源去路,分散风险力道,预防机先。虽然风险不可能消弭于无形,风暴则有可能尽量压低。减少风险升至危机的机会,砍断危机窜成风暴的火苗。任他风险四面八方,风险管控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