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投资绩效与停利停损的风险控管
停利的获利实现,停损同样是重要的市场风险控管策略,进行投资标的操作,应事先设定停损底限价格,更佳地控制风险于可容忍范围。图/摘自Pixabay
对于具有投资属性的机构而言,如何产生稳定与期待的获利,相信是经理部门的重要经营目标,而达成投资绩效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资金规模,但累积雄厚的资金投资就没有风险吗?
事实并非如此,所累积的资金将直接面对市场预期获利的挑战,诸如资金是否有效管理与市场交易的流动性风险等,并非拥有资金就可以确保投资绩效。
■规模与绩效关联性
提高资金规模可以达成较佳投资绩效的见解,归纳如下:
「资金筹码」:交易若有充裕筹码,不论处于何种市场情境,长期而言可以获得较佳投资成果,主要基于筹集足够的资金,资本市场价格下跌时可透过摊平成本方式逢低加码降低原始持有成本,市场波动剧烈时有较佳之交易优势。
「时间优势」:以长期持有取代短线进出,雄厚之资金优势在于时间因素,持有期间较短的投资通常是一次性地买入标的,市场一旦发生利空资讯时,股价可能会过度下跌,此时雄厚且充裕的资金就能进场以时间换取获利空间。
运用摊平成本方式仍需选择价格被低估之标的,持续买进对股价可产生支撑效果,因此待市场信心恢复后,即可反映投资标的合理价格。拥有资金优势亦需留意流动性风险,市场需有足够交易量,才能维持合理市场价格,尤其当市场流动性不足时,若是折价交易,将会丧失交易优势。
■停利与停损考量
投资势必面对停利(Take-profit, T/P)或停损(stop-loss, S/L)的抉择,涉及企业内部控制与决策者之思维,而基于短期资本利得交易或长期持有领取股息之目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损益表现与操作模式。
停利是锁定市场投资收益之策略,透过预先设定的交易价格,并于达到此价格时售出持股实现预期收益,防止市场价格下跌导至收益降低或衍生损失。停利策略有助于市场大涨时仍保持理性,不受市场羊群效应所影响。依据投资内控制度作业程序,宜先设定一个明确收益目标,并在达到目标时执行交易,能够有效规避市场反转时的风险,保障投资之利益。除停利的获利实现,停损同样是重要的市场风险控管策略,进行投资标的操作,应事先设定停损底限价格,更佳地控制风险于可容忍范围。
停损机制多已纳入法人投资的内部控制,同理是否该设置投资标的的停利点,多涉及经理人对于市场看法,关键在于是否明确制订持有与出售的控制流程,依据主观之损益幅度判断未来市场价格多半有些不确定,因此若专注于取得合理收益,应于设定交易区间内实现大部分收益。
不同于追高杀低的市场从众行为,释出持股的最佳策略应该是在价格上涨阶段,正如市场参与者常引用的比喻「投资秘诀是在电梯上升途中,从其中一楼先出来,再搭乘另一台上升的电梯,可确保一路往上」。因此,当持有标的资产市值大幅上扬,若没有即时出售,万一再次市值向下修正,才不至于产生错失良机之遗憾。
通常,成长型股票触及底部后会上涨,然后可能再次下跌,某些情况下会恢复上涨,保守方式会采锁定收益以避免未实现收益随价格向下调整递减,释出资金再转移至价格上涨潜力之标的确保收益。投资操作停损及停利机制,关系经理人绩效是否达成,也需视个股表现及市场趋势,一并考量收益与风险时,会考量投资组合之配置比例及风险值(VaR),若实际风险值与配置存在落差时,应适度调整投资组合配置。
毕竟,资金规模涉及企业筹资能力,市场风险承受度与经理人绩效指标(KPI)则影响最终投资绩效表现,尤其应审慎履行取得资金后所涉及最初对于利益关系人之承诺,如何于市场剧烈变化时仍能达成稳健的投资绩效将持续挑战企业之经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