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新风险颠覆传统金融行业
近期美国第二波区域银行倒闭潮正开始,第一共和银类似矽谷银,存款大幅流失,超过1,000亿美元。在美国监管机构协调下,展开竞标作业,最后由全美最大银行摩根大通脱颖而出,但其他地区银行股价仍然持续下跌。
问题关键来自于对风险错误认知和不良管理,矽谷银将大部分资金投放于长期债券,在利率上升时未果断做调整。美国中小金融机构管理的松散,董事会脱离不了责任,但联准会(Fed)也监理失能,只着重「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却放宽中小银行资本额要求,以致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值得观察的是未来风险进一步扩散的程度。由于科技股库存问题严重,导致经济成长放缓。在此同时,地缘政治危机从欧洲到亚洲不断升高,因此金融机构面临困难的挑战,小危机不断发生,已无法再用单一事件来评断,再加上美国政府正面临债务上限危机,可以说所有的负面消息均集中在一起,提高了对市场崩盘的想像。
近期还有一种新的风险,就是电子交易所带来的资金移转相关问题。以往资金的移转需要很长时间,但现在在电子汇兑的趋势下,只要按几个键,就可以将资金在短时间之内快速转换,这对于银行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万一有什么风险,短期内将会有大量资金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危机事件中,国家力量介入的程度及速度。矽谷银行出事不久,FDIC马上承诺保障所有存款安全。瑞信虽然有积极洽谈投资人、并提出重整方案,但瑞士央行果断出手,强迫瑞银(UBS)以几天时间并购同业,即使瑞信AT1债券价值归零。第一共和银也是类似情况,联准会在周末协商可能买家,周一开盘前即搞定。
这代表了市场信心极为脆弱,而风险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因此要用国家力量取代民间市场协商果断出手,才能避免崩盘风暴,造成国家信用危机。在一次次危机惊险渡过以后,现在新的危机是投资人对风险认知的麻木,认为天塌下来反正有老大在后面顶着,直到国家决定放手让金融机构倒闭,类似贝尔斯登和雷曼事件,投资人才会觉醒。
除了通膨,近期还有许多新的力量,在改变金融产业面貌。首先是金融科技,苹果最近推高利率储蓄帐户,提供4.15%年利率,四天吸金10亿美元存款,重点是苹果的品牌及资本率远超过其他银行,这是颠覆性的科技。其次是地缘政治。中国大陆为和美国金融脱钩,重组蚂蚁商业模式及股权结构,马云已不再有影响力,中央重新力挺蚂蚁。汇丰银行最近股东激烈争议,最大股东中国平安保险要求将获利最高的亚洲部门分拆上市,对获利正起飞的汇丰形成冲击。另外还有全球「去美元化」交易风潮,大多数国家均不愿再受美元霸权指使,这将改变银行业的未来。
地缘政治也是台湾金融机构应注意的题目。台湾主管机关以往关切的都是「美国曝险」和 「中国大陆曝险」比例,但问题在于台湾本身就是风险的核心。国外对台湾地缘政治的危机意识不断提升,美国积极武装动员台湾,美国25家军火商连袂来台,因为闻到战争的味道,这些都影响外商来台投资意愿,间接影响银行业务。台湾沾沾自喜想要打造军工产业,殊不知产业地图就是未来中共攻击最佳对象。
在此情况下,民众应该会开始积极避险,净值高的客户已将部分资产分散到海外。但银行应做好最坏准备,除提供多元服务,更要做好金融演习。当外国对台湾逐渐失去信心,台股和台湾产业必将受影响。当状况发生时,民众会不再理性,欧美已在经历信心崩盘危机,台湾金融机构准备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