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力挽金融中心梦

新加坡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三的金融中心,其发展策略乃是境内境外分离的模式,境内管制,境外开放,先打造离岸金融市场,快速成长后再转型为内外合一的金融市场,值得台湾借镜。图/美联社

世界金融市场情势万变,金融活动昌旺,资金快速跨境流动,形成若干世界金融中心。狭义金融中心是指全球货币金融运行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金融市场,广义金融中心指某区域内发挥金融活动中枢作用的大中型城市。

■台北在世界金融中心排行 已落居73名

各城市都各自努力,分别提出迈向金融中心之期许,包括全球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地区金融中心、企业筹资中心、理财中心等,其市场规模、交易对象、商品特色,皆有差别。国际上已有研究报告搜集资讯,对各地金融中心进行排名评比。台湾曾把发展金融中心作为政策目标,提出若干改进措施。而今与众多竞争都会相较,台湾落点何处?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GFCI)由英国智库机构Z/Yen公布,从2007年以来,每年3月及9月公布两次世界金融中心排行榜,除了冠亚军长期由纽约与伦敦稳坐宝座,其余各地排名乃年年有所更动,竞争颇为激烈。台北在此报告自2009年3月开始出现,出场名次为41名,接着数年上下震荡,自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之间稳定居于30名上下,但2020年之后各期全落在40名之外,不再回到30名之内,最新一期于2024年3月公布的排名,台北已掉落至73名,比上一期2023年9月份55名更退步了18名。此报告评比的城市为121个,台北已从前半段掉出,成为后半段的成员。退步之态势与程度,已不容率尔翻页等闲视之。

要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必须具备相当条件,包括足够的市场规模与流动性、完备而具弹性的金融法规、接轨顺畅的国际化程度、稳健成长的政经发展环境、周全的金融及社会基础设施等等。观察台湾金融体系的长期发展,其实也有若干建树。从银行机构健全度而言,自从1990年代对问题金融机构启动整顿,投入金融重建基金,尤其对银行业以及信用合作社、农渔会信用部等机构予以整理,其逾期放款(=广义逾期放款/总放款(含催收))比率已逐年下滑,2006年金融海啸前逾期放款率为2.13%,2008年金融海啸后更逐年下跌,2023年降为0.14%,可谓银行机构体质大致趋向理想。

至若观察金融深化的程度,以历年金融机构总资产与名目GDP之比值而言,2010年为3.065倍,2023年为3.569倍,稍见缓步增加。金融体系的发展,稳健与成长必须兼顾。台湾金融发展可谓是稳健保守有余,积极拓展不足。

吾人并不以金融业创造超额所得为金融发展唯一理念,不以追求全球金融中心名列前茅为标竿主旨。金融发展宜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只着眼金融业本身利润,宜能支援产业制造及国际贸易,协力经济成长。近年来金融发展政策理念尚负有辅助任务,包括协助文创产业、绿能产业、GSE等等目标,也在疫情、灾难时提供资金支援,皆可正向视之。然而,无论对这些辅助目标如何支援,均不可戕害金融业本质。申言之,即使台湾金融体系的发展维持现状,然而在全球各地激烈竞逐下,排名自是不进则退,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有式微之虞。

观乎各国经验,发展的模式不同,以纽约与伦敦而言,乃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使然,自然营造出全球金融中心。以新加坡这个法制严厉高度管制的国家而言,目前已是世界排名第三的金融中心,其发展策略乃是境内境外分离的模式,境内管制,境外开放,先打造离岸金融市场,快速成长后再转型为内外合一的金融市场。再以瑞士为例,其政治中立角色吸引巨额外资注入,发展出亮眼的资产管理业务。各国各地的发展策略不同,竞争不休的态势则是相同。

■欲吸引内外资金,必先松绑管制与丰富金融商品态样

拟提振国际上认定的台北金融地位,须加强吸引国际资金垂青,争取跨国企业驻足,撤除不必要的管制,降低国内外资金进出交易的障碍,开放金融商品的态样,并在我国优势下构建金融特色,辅以风险控管,勾划发展蓝图,逐步开放,步步前行。

台湾被环球金融杂志(Global Finance)世界最富国排名评为第14名;另外,主计处指出,我国超额储蓄2022年、2023年为3.3兆,推估今年可能达到3.8兆。这丰沛的资金环境,可否有助成金融中心的机会,可思之。GFCI所评分的指标,包括商业环境、金融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声誉与一般性因素等五项,可作台湾检视相关面向的参酌。近年来国际金融中心排名的下跌令人警惕,宜综合考量,深入探讨,逐年规划,期望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擦亮世人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