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为何金融监理机关纷纷变成气候斗士
虽然拜登还未上任总统,但美国联准会在12月15日正式加入「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路(NGFS)」,成为75个会员国之一。NGFS是在「巴黎气候协定」通过后,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或是金融监理机关为了达成该协定的目标,愿意用金融监理的手段来引导资金到减碳,或是认为气候风险将危及金融稳定,必须纳入金融监理的范围所成立的一个团体。
疫情期间有些国家的央行为了稳定摇摇欲坠的金融市场,因此不仅大量购入政府公债,甚至也购入为数不少的公司债。随着气候冲击的日益严峻,再加上许多国家元首陆续公开其碳中和目标,因此目前出现一种声音,那就是央行要不要释出排碳大户的公司债,转而持有更多用于能源转型或降低碳排的绿色债券。以此来增加排碳大户的负担,加速整个社会的减碳进度。
虽然还没有国家的央行决定实施这种铁腕措施,但同意这样可减轻其资产负债表的气候风险,同时加速能源转型。因为化石能源产业、公用事业公司、航空公司等碳排放大户,发行的债券比其他多数部门都多。欧洲央行(ECB)行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已承诺,将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将于2021年完成的战略评估的关键部分。她表示,欧洲央行将考虑放弃「市场中立」原则,这意味着未来欧洲央行将不再依市场的比例购买债券,QE不再雨露均霑到高排碳产业。
2020年元月下旬在瑞士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大会期间,有全球「央行中的央行」地位的国际清算银行(BIS)发表「绿天鹅报告(The green swan)」,阐述气候变迁将是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风险来源,下一个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就是因气候冲击造成,因此央行有责任避免这样的结果发生。也就是说央行与金融监理机关运用其金融监理工具,要求金融机构必须评估计算其气候风险,且必须揭露。并依不同碳定价的情境,模拟其所受冲击,并要求金融机关为可能损失预做准备。
2020年8月金管会公布「绿色金融行动方案2.0」,其中研议上市柜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CSR),须依「气候相关财务揭露建议书(TCFD)」的架构,加强企业对气候相关资讯公开。有了TCFD的基础后,金管会未来也将研议金融业将气候变迁纳入压力测试项目的可能性,让金融业了解气候变迁对其资产负债影响。
事实上这绝不是台湾政府突发奇想的要求,英格兰银行本来在2020年就要求英国各银行要执行气候压力测试,后来因为疫情的关系而延期。欧盟央行日前也要求各银行从2021年1月开始准备相关资料,2022年的金检就会纳入此项目。这应该是为什么国内兆丰银日前宣布将进行气候变迁授信风险的评估,并以伦敦分行为领头羊。
KYC的再延伸
大家都知道KYC是金融业最基本的功课,事实上金融气候压力测试就是KYC的再延伸,金融机构要能掌握其资产或抵押品在极端气候下可能遭受的损失。例如英格兰银行的报告指出,全英国的房贷中约有10%处于易淹水区。因此建议各银行清查有多少房贷抵押品在易淹水区,再设计各种淹水情境高度时,预估将造成的损失。美国银行(BOA)则以五级飓风来模拟其房地产抵押品可能的损失。
此外,银行也须承担转型风险,例如一旦政府增加能源税等提高碳定价措施,极可能减少这些高排碳企业的营收,甚至影响其还款能力。如英国全数银行放贷给化石能源开采或发电业者、高温室气体排放业者的总金额高达银行普通股权益的七成,又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估计,在迈向低碳经济的过程上,全球约有15%金融资产的价格可能会受影响。台湾金融业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