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银行为何运用区块链建立融资平台?
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加上中美贸易战等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营运的风险大增。台湾原本持续外移的制造业,在平衡成本、营运弹性及区域政治风险等因素后,出现大幅台商资金回流。对于台湾金融业者,如何协助这些回流企业提升营运弹性与效率,不仅是挑战,也是庞大商机。
为了服务这股台商的资金潮,金融业者的原有融资监管框架仍有诸多限制。例如对中小企业进出口业务的放款,为了风险控管,客户订单等凭证处理,受到原有验证流程限制。若要提升企业融资放款效率,银行最大的考量仍是授信风险。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因为临时接到大额订单,银行需进行耗时的单据查核。此外,若企业以同样订单到不同银行融资,银行间缺乏交互稽核的管道,而区块链技术则有机会能解决目前瓶颈。
大约从2017~18年起,国内数家金控业者,例如国泰金与富邦金,就开始布局区块链技术。归结区块链在金融业的应用场景,「信任」应是主要关键。透过区块链设计的系统,不仅难以窜改纪录,也能保障隐私。银行若希望协助中小企业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如何善用区块链技术,就成为当前关键。
按照参与、维护系统者的多寡,区块链大致可分为公链、联盟链与私链。参与者众多的公链,公信力最高,但是系统速度较慢;私链则类似传统单中心的概念,公信力程度偏低。联盟链刚好处在平衡位置,能够有效维系银行与众多企业的融资网络,缩短银行查核时间与成本。
联盟链中若有大型核心企业参与,可快速验证订单的真实性,降低查核成本。核心企业所延伸出的供应链,其中厂商可能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关系。透过事先协定的隐私层级,参与者便可借由使用本身私钥,配合供应链的商业运作逻辑,自动执行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兼顾时效与保密性。
区块链平台除了前述优点,对于金融业者,还有机会拓展额外商机。联盟链的设计,可让不同供应链产生跨链连结,形成多中心系统。在传统各银行为主的单中心运作模式中,通常难以建立合作的互信基础,参与者担心商业机密资讯外泄。区块链的技术,恰好能够填补此缺口,让原有的单中心产生「信任」,进而转为多中心,发展协作系统。
多中心的协作系统,可让参与者保有隐私,建立可信任的交易系统。由于国际贸易大多透过美元结算,台湾金融业者不易直接吸引国际龙头核心大厂。但是,台湾金融业者可深度支援台湾企业的核心厂商,例如广达与华硕电脑等国际大厂,以及随之延伸出的供应商,主导融资协作平台。
面对这波台商回流的商机,金融业者若能及早提供区块链协作融资平台,将有机会吸引更多中小型供应商,提高融资放款效率。例如国泰金在2020年九月宣布要联合同业共组「环球贸易共享区块链」联盟,就属于此类策略布局。然而,金融业者若想自主开发技术,将缺乏经济效益,也难以跟上国际脚步。国内有专精此领域的新创业者BSOS(台湾湾谷科技),不但是全球两大重要联盟链的技术发展伙伴,也具有客制化研发能力,可助金融业者一臂之力。
除了前述供应链的融资平台,大型金控业者还可以依据其擅长业务,透过区块链串接原本无法连结的系统。例如医疗资讯与寿险业者,可透过区块链建立协作系统,号召同业加入,提升理赔效率与降低营运成本。传统银行若无法主导融资协作平台,至少需能融入其他业者所建立的联盟链,提供现有客户具竞争力的融资服务。若持续观望,客户资金可能会逐步流向更有效率的融资网络。
这波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重组,也带来巨大的损失与挑战。但是,风险通常也伴随着机会。台湾对疫情相对控制得宜,2020年在全球经济体中表现亮眼。随着疫苗问世,未来疫情可能终将过去。当全球经济重回运作轨道时,若台湾金融业者能够完整布局区块链融资平台,不仅能替本身创造收益,还可进一步提升台湾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