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气候金融科技与净零排放相辅相成

全球已有不少新创的气候金融科技公司正致力气候行动及推动碳减排,成功地吸引络绎不绝的的风险投资。图/freepik

联合国第28届气候峰会(COP28)于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杜拜举行,今年被认为是人类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化石燃料广泛使用)之前(1850年至1900年)高出摄氏1.4度,有关气候变迁问题备受关注。

■台湾CCPI排名倒数第七,

净零努力有待提升

而德国看守(Germanwatch)、新气候研究所(New Climate Institute)、全球气候行动网络(Climate Ac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等独立机构则于12月8日公布的年度全球气候变迁绩效指标(CCPI)排名。此CCPI的评分共分为温室气体排放(占40%)、再生能源(占20%)及能源耗用及气候政策(各占20%)等四大项,台湾排名第61名(也是倒数第七)。据统计,受评比国家涵盖全球9成以上的碳排放,为众多金融业者判断永续投资方向的参考指标之一。台湾于2021年宣布迈向「2050净零排放」目标,但在此次评比的各指标均表现落后,意谓未来尚有很大努力的空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若不立即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全球气温升高限制在摄氏1.5度C内的目标将是遥不可及。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全球致力于排碳的资本金额大幅增加,许多监管单位也积极推动上市公司的环境揭露和提升其透明度。金融业透过投融资,支持业者投入永续、低碳转型、循环经济及生物多样性发展,进而兴起「气候金融」。

而结合气候金融与科技的「气候金融科技(Climate Fintech)」亦因应而生,并逐渐演变成为新生态系。其主要依赖的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慧和区块链等技术,还有众筹、P2P平台及开放银行等金融科技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其应用领域已扩及碳补偿,碳足迹审计,影响力投资,ESG 报告,气候风险管理,永续金融,供应链分析及影响力金融及碳权交易

■应加速气候金融科技

生态系的建构

全球已有不少新创的气候金融科技公司正致力气候行动及推动碳减排,成功地吸引络绎不绝的的风险投资。2021年气候科技相关新创投资已逾400亿美元,目前正快速成长中。他们透过科技协助消费者改变行为,例如在支付方面进行消费碳足迹追踪,借由碳权点数的回馈鼓励低碳绿色生活。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数据分析,进行ESG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估和监测。通过行动支付、区块链和众筹、P2P平台来评估可再生能源融资,帮助筹集更多的资金减低温室气体排放,并能定期追踪专案进度。同时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和管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有效地做好投资决策,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持平而论,台湾自金管会于2015年9月成立金融科技办公室起算,2020年8月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路径图」,迄今已历时八年。除了三家纯网银开张营业,开放银行也进入第三阶段,虽然尚未培育出本土金融科技独角兽,但在各项领域的发展及应用均有一定的基础及成效。除此,台湾碳权交易所亦于今年8月挂牌,年底即将有国外碳权商品上架交易,写下崭新的一页。然而,若要更有效率串联企业、金融机构与绿色金融,甚至吸引国际资金;或是协助政府、企业及金融业者评估、监控气候风险与温室气体变化,进而提升台湾在全球CCPI的分数及排名,早日实现「2050净零排放」目标,发展气候金融科技宜加把劲。